陆海新能深交所主板IPO“终止” 主营业务涉及水力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

小微 小微
78818
2024月03月08日

(原标题:陆海新能深交所主板IPO“终止” 主营业务涉及水力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

陆海新能深交所主板IPO“终止” 主营业务涉及水力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智通财经APP获悉,3月8日,广西北部湾陆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陆海新能)深交所主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因陆海新能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二条,深交所决定终止对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审核。

陆海新能深交所主板IPO“终止” 主营业务涉及水力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招股书显示,陆海新能的主营业务为水力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

陆海新能深交所主板IPO“终止” 主营业务涉及水力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控股已投产装机容量为104.04万千瓦,其中,水力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70.8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33.19万千瓦,现已发展成为广西国有企业可再生能源领域龙头。报告期内,公司水电、光伏发电业务占广西全区水电、光伏发电行业的市场份额基本保持稳定,公司水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与发电量在广西区内均位于行业前列。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已储备130万千瓦风力发电、30万千瓦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建设指标,公司目前正积极推进相关前期工作,确保相关项目早日并网投产、进一步完善公司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布局。

财务方面,于2020年、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1-3月,陆海新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9.09亿元、8.90亿元、9.27亿元、1.23亿元人民币;同期,该公司实现净利润分别为约3.14亿元、约2.87亿元、约2.98亿元、-1040.15万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陆海新能在招股书中提到,公司存在上网电价和补贴下降风险。其表示,2014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多次调整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标杆上网电价。2019年,国家发改委陆续发布《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9〕761号)和《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19〕882号)等文件,进一步推进平价上网项目的建设,未来新备案的集中式光伏电站、采用“全额上网”模式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集中式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上网电价全部通过竞争方式确定,不得高于项目所在资源区相应指导价。

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833号),明确自2021年起,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进行补贴,该通知自2021年8月1日起执行。因此,公司未来投资的光伏项目和风电项目可能面临上网电价和补贴下降的风险。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证监会同意中瑞电子深交所创业板IPO注册

证监会同意中瑞电子深交所创业板IPO注册

小微 小微
65020
2024-01-31
(原标题:证监会同意中瑞电子深交所创业板IPO注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智通财经APP获悉,1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同意常州武进中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中瑞电子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IPO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拟募资8.9461亿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招股书显示,中瑞电子系国内领先的圆柱锂电池精密安全结构件研发、制造及销售商,主要产品包括动力型、容量型锂电池组合盖帽系列产品。公司已与LG新能源、能元科技、比克电池、力神电池等国内外行业领先锂电池生产销售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特斯拉Model3、ModelY等新能源汽车,小牛、哈��、雅迪等品牌电动自行车,戴森(Dyson)、TTI、博世等品牌电动工具,以及数码3C类产品等,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金融监管总局部署2024年八大重点任务: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 坚决做到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

金融监管总局部署2024年八大重点任务: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 坚决做到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

小微 小微
65912
2024-01-31
1月30日,金融监管总局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总结2023年工作,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会议强调,2024年是金融监管总局全面履职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全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坚决做到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扎实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会议要求,2024年要紧紧围绕金融监管总局年度重点任务目标,以责任定目标、以目标抓考核、以考核促落实。具体来看,要重点做好八大重点工作。 一是全力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把握好时度效,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工作。健全金融风险处置常态化机制,落实机构、股东、高管、监管、属地、行业六方责任,推动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积极稳妥防控重点领域风险,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督促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落实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要求。配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指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开展债务重组、置换。 三是坚决落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全面强化“五大监管”,严把准入关口、严密风险监测、严肃早期干预纠正。紧盯“关键事”“关键人”“关键行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做到一贯到底、一严到底、一查到底。 四是跨前一步强化央地监管协同,加强信息交流共享和重点任务协同,切实做到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 五是着力防范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强化抓早抓小,保持高压震慑,加快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六是坚定不移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引导金融机构聚焦主业、苦练内功、降本增效,切实提升行业发展可持续性。稳定扩大制度型开放,助力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推动实现“机构不做假、股东守规矩、高管知敬畏、员工有操守、公众识风险”。 七是精准高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做好“五篇大文章”,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支持扩大有效需求,持续增强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切实提升金融消保工作质效。 八是平稳有序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加快推动省市“三定”落地,稳步推进县域机构改革,同步建机制、强保障、提效能。 会议强调,要旗帜鲜明加强政治建设,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管党治党的根本职责。要常态长效抓好中央巡视整改,举一反三解决共性问题。要坚持不懈正风肃纪反腐,持续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大力开展监管作风专项整治。要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坚持“三个过硬”标准,统筹推进干部队伍建设。要深入实施“四新”工程,促进形成奋发有为、实干兴局、争先创优、勇立新功的良好氛围。...
半数撤档!春节档票房刷新记录背后,电影行业真的可以乐观吗?

半数撤档!春节档票房刷新记录背后,电影行业真的可以乐观吗?

小微 小微
57926
2024-02-21
春节档刚刚落下帷幕,消费者们就已两度见证历史。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是80.16亿的总票房再度刷新中国影史新高,电影行业迎来了龙年开门红;但另一边,春节档八部电影混战走到最后几天却有半数宣布撤档。虽然电影撤档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但像本次这样大规模临时撤档还是影史首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撤档原因也很明显:票房过于惨淡,市场两极分化严重。数据显示,四部撤档电影中票房最高的《我们一起摇太阳》票房也未过亿,《黄貔:天降财神猫》票房更是不足百万;反观《热辣滚烫》在春节档期间狂揽27.24亿票房夺得票房冠军,《飞驰人生2》也揽下24.03亿。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春节档刷新票房记录的背景下,A股影视传媒板块持续走高,概念股涨停潮不断。但这样的盛况是否能延续?市场对电影行业的预期是否过于乐观了呢? 电影行业的三大认知误区 作为综合性艺术形式的一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影已经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对电影产业,多数人却存在一些认知误区。 1,大制作并不等于高票房。电影业作为一种资本密集型产业,其前期的创意和制作投入需求大。虽然一般来说,高成本大制作的作品往往场面更宏大或演员阵容更豪华,能为电影带来大的市场影响力。 但影响力并不会充分转化为票房,近年来大制作票房扑街的电影频出,国内外都有不少例子。比如漫威的《蚁人3》《黑豹》《惊奇队长2》一部比一部票房低;国内《中国乒乓》几度撤档最终票房仅1亿元,远低于官方透露的3.5亿制作成本。 2,高票房并不等于高收入。按照我国的现行规范,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要先拿5%给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再交3.3%的税,剩下的一大半分给院线和影院,片方真正获得的收入可能低于总票房的四成。而像春节档这样的黄金时段,往往有多部电影上映,片方为保证排片量,可能会选择分更多票房给院线,院线从可分账票房中获得的份额甚至可以提高到60%~63%,成为最大赢家。 换而言之,就算票房数字好看,落入片方口袋的钱也不一定多。以中国电影为例,公司在2021年参投出品了《长津湖》《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等知名影片,来自电影创作的营业收入达到11.58亿元,占全年总收入的20%,但毛利率仅为0.74%。 3,电影公司并不靠拍电影赚钱。比如上海电影,公司2023年上半年来着电影发行的营收仅137.8万元,占总营收比例仅0.37%。来自电影放映及其他业务的收入才是绝对大头,占比高达99.33%;万达电影2023年上半年观影收入营收占比过半,达58.84%;来自商品和餐饮销售的营收占比都有14.31%,而电影及电视剧制作发行业务的营收占比还不到6%。 除了像上海电影和万达电影这样营收依赖线下影院观影的企业,还有更多玩家聚焦于挖掘衍生产品的消费潜力。比如经典的《星球大战》系列全球总票房约102亿美元,周边商品销售金额则达到了422亿美元以上。 此外,像迪士尼这样的巨头,甚至将周边扩大升级成了主题公园。乐园不仅能让影迷继续体验电影的梦幻乐趣,也是迪士尼重要的盈利点——从2010到2018年,迪士尼的利润增长超过80亿美元,其中39%来自乐园,占比最高。 分流压力日益凸显 值得一提的是,《红毯先生》导演宁浩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还提到了短视频平台对电影行业的冲击。其表示,院线电影正从周末消费转变为节假日消费,所以才会硬着头皮竞争春节档。 但实际上短视频视频平台对电影行业的影响不止于此,短视频内容的大量冲击,以及去年爆火的短剧都开始分流。作为文化内容产品,电影的核心在于给观众提供情绪价值。当观众在平时已经能获得足够的情绪价值后,去电影院的需求也就自然降低。 此外,短视频对人们还有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短视频刷多了也使得人们,鲜少有耐心看一部完整的正常的电影,其影响已经在长视频平台上得到印证。不知从何时起,倍速播放、快进已成为大家看电影、电视剧时的常规操作。 另一边,随着IPTV、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各种传播载体技术的日趋完善,终端设备高清化、大屏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在电影院之外的观影需求。 虽然电影院的观影体验和氛围依旧具备优势,但高昂的电影票单价,叠加性价比消费趋势的形成,也降低了人们走进电影院的意向。而正如宁浩提到的,院线电影正从周末消费转变为节假日消费。现在春节档总票房刷新影史记录并不意味着电影行业就全年可期了,在春节狂欢过后,院线电影反而可能面临很长一段时间的空窗期。 从数据来看,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电影总票房为549.15亿元,同比增长83.5%,复苏势头明显。但相比2019年的642.66亿元还有不小差距。因此,当前市场看到高票房就预期乐观,这多少是有些盲目的。 不难发现电影行业特别是制作环节,其实是典...
真金白银彰显信心 上市公司回购持续扩军

真金白银彰显信心 上市公司回购持续扩军

小微 小微
60848
2024-03-05
2024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回购潮”持续高涨。3月4日晚间,又有多家公司披露回购计划。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晚披露的回购计划中,金田股份、华泰股份等公司回购金额较大。其中,金田股份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将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股份资金总额不低于1亿元且不超过2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8.64元/股。大参林董事长柯云峰提议以1亿元至2亿元回购股份,回购的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华泰股份3月4日晚间公告,拟使用公司自有资金6000万元至1.2亿元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回购股份价格为不超过4.80元/股(含)。华海清科3月4日晚间公告,公司拟以5000万元至1亿元回购股份,将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价格不超过260元/股。 近期,也有上市公司披露回购进展。根据恒逸石化公告,截至2024年2月29日,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第四期)股份数6457.5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76%,成交的总金额为4.3亿元。 据了解,自2020年以来,恒逸石化已陆续开展四期股份回购计划,前三期股份回购计划成交金额分别为5.1亿元、6.24亿元和11.12亿元,加上目前正在实施的第四期股份回购计划,累计回购金额已达到26.75亿元,回购股份共计3.16亿股。 据悉,在第四期回购计划中,恒逸石化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股份,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以此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公司长期经营目标的实现,维护全体股东的利益,提升公司整体价值。回购股份资金总额不低于5亿元,不超过10亿元,回购价格上限为10元/股,并拟将回购股份的全部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国芳集团回购事项也有新进展。3月4日晚间公告显示,国芳集团董事长张辉阳提议将正在实施的回购股份方案的资金总额由“不低于1000万元且不超过2000万元”增加至“不低于2000万元且不超过4000万元”,其他回购股份条款不做调整。 业内人士指出,A股公司坚持推出股份回购计划,展现了公司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 事实上,部分持续回购的公司业绩亮眼。恒逸石化公告显示,公司2023年全年预计实现净利润3.95亿元~4.1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扭亏为盈。恒逸石化表示,聚酯行业逐步进入规模化、一体化、科技化的发展阶段,老旧落后装置逐步退出行业竞争,行业准入门槛进一步加大,聚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优化。...
2股提前锁定退市 小心踩雷!ST星源、ST贵人两只股票跌停

2股提前锁定退市 小心踩雷!ST星源、ST贵人两只股票跌停

小微 小微
70711
2024-03-05
3月4日,ST星源、ST贵人两只股票跌停。ST星源收盘报0.87元/股,已连续19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ST贵人收盘报0.78元/股,连续17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按照交易所相关规定,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据计算,即便在接下来的交易日内涨停,ST星源和ST贵人股价也不能在20日“大限”前重返1元,由此提前锁定“1元退市”。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交易类退市情形增加,与上市公司业绩、市场行情等有关。随着2023年财报披露即将进入高峰期,绩差公司的业绩风险将暴露,这也导致相关公司股价跌破1元触发“1元退市”的概率增大。分析人士指出,交易类退市情形的增加,体现了A股常态化退市机制逐步形成,未来处于衰退期行业以及欠缺战略性眼光和可持续竞争力的上市公司会面临较大的退市风险。...
打新必看 | 3月8日一只新股上市

打新必看 | 3月8日一只新股上市

小微 小微
70272
2024-03-07
1.铁拓机械(北交所)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股票代码:873706 发行价格:6.69 发行市盈率:16.00 行业市盈率:25.01 发行规模:1.49亿元 主营业务: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及其配套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点评:行业竞争情况来看,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筑养路机械分会统计数据,2022年行业骨干企业4000型及以上型号的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发货量为316台,公司当年发货量为14台,占行业总体的4.43%。报告期内,公司华东区域大型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销售收入占大型设备总收入的62.55%。2022年行业骨干企业的华东地区发货量占国内市场的比例约31%,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是公司与其他骨干企业境内市场的主要竞争区域,同销售区域竞争对手包括德基科技、南方路机、玛连尼、安迈等。 公司业绩方面,2020年-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44亿元、2.44亿元、3.59亿元及4.1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267.24万元、1688.21万元、4184.99万元及6276.49万元。可以看出,2022年和2023年,公司经营业绩增长幅度较大。至于2021年业绩大幅下滑的问题,公司表示,主要是钢材、沥青等大宗物料价格上涨导致公司客户项目投资及生产成本上升,收益预期下降,实施计划放缓,使得客户对公司设备采购需求延后,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所致。募资情况方面,据招股书,公司原计划募资额为约2.06亿元,分别用于沥青装备智能化生产建设项目(1.49亿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5730.44万元),按照6.69元/股的发行价,实际募资额降为约1.49亿元,相比原计划缩减了近30%。 回顾2023年的新股情况,全年上市新股313只,首日破发52只,首日破发比率约17%。其中,北交所全年上市新股77只,首日破发17只,首日破发比率约22%。2024年以来,上市21只新股中,1只首日破发。 从估值看,公司发行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值,且近两年业绩增速逐渐恢复,破发风险不大,综合判断铁拓机械首日破发概率约10%。不过,近期新股上市表现出现分化,单纯的炒作热度有所降温,盲目参与打新仍有不小的风险。...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