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洋丰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种全正交晶型单晶磷酸铁的制备方法”

小微 小微
60918
2025月04月05日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新洋丰(000902)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全正交晶型单晶磷酸铁的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为CN202411052041.5,授权日为2025年4月4日。

新洋丰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种全正交晶型单晶磷酸铁的制备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磷酸铁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正交晶型单晶磷酸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向盛有亚铁溶液的反应容器内加入氧化剂,控制氧化剂的用量,使得氧化剂加毕后,反应液中亚铁盐含量占总溶液的质量百分数为1%~5%;S2、向反应容器内加入含钠磷盐溶液;S3、向反应容器内加入磷酸,调节反应液pH值为1.57~2.14,在50~60℃下反应,待反应物料变白后加入氧化剂直至反应液中检测不到亚铁离子,反应产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即得。本发明工艺简单,工艺流程短,反应过程温度低,反应产物不需要高温煅烧,具有生产过程能耗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且能够采用现有磷酸铁产线进行规模化生产。

今年以来新洋丰新获得专利授权10个,较去年同期增加了900%。结合公司2024年中报财务数据,2024上半年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了4822万元,同比增24.48%。

数据来源:天眼查APP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1月26日新股上会动态:浙能燃气上会通过

1月26日新股上会动态:浙能燃气上会通过

小微 小微
58906
2024-01-29
证券之星消息 上交所公开资料显示,浙江浙能燃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能燃气”)1月26日上会通过,公司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公司拟登陆沪市主板,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市委会议现场问询的主要问题有两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请发行人代表结合行业特征和竞争格局、采购定价方式变化、“一城一网一企”政策、报告期内天然气售气量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份额排名情况等,说明发行人是否具有行业代表性,是否符合业务模式成熟的板块定位。 2.请发行人代表说明:(1)报告期内发行人在浙能财务公司存款金额较高的原因,是否存在关联方变相占用发行人资金的情形;(2)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是否已建立健全防范关联方资金占用的内部控制机制,相关存贷款关联交易是否对发行人的独立性构成重大不利影响;发行人是否已充分说明并披露相关风险。 此外,上市委请浙能燃气进一步落实:补充披露大额货币资金存放于浙能财务公司的必要性、合理性及相关风险。 从主营业务来看,浙能燃气主营城镇燃气输配、销售,用户配套工程安装服务。即从上游天然气供应商购入管道天然气或LNG,通过公司建设运营的门站、储配站、各级输配管网,将天然气输配、销售给各类用户;同时向用户提供相应的燃气设施的安装服务。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拥有居民用户71.14万户,工业、商业用户6191家,客户资源多样、充足。公司在浙江省内市场占有率在8%以上。 从募集资金用途来看,浙能燃气此次拟发行3.762亿股,募集资金约8.52亿元,分别用于绍兴市上虞区天然气高中压管网工程(2.37亿元)、义乌市天然气利用工程(2.63亿元)、平湖市天然气利用工程(2.07亿元)、安吉县天然气利用工程(6873.95万元)、信息化建设项目(7628万元)。 从业绩来看,2020年至2023年6月末,浙能燃气营业收入分别为34.73亿元、51.02亿元、72.69亿元和33.81亿元,近年来业绩均保持40%以上的增幅,其中天然气业务占比超90%,是构成收入的主要来源。不过公司净利润表现有所波动,报告期内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33亿元、2.29亿元、1.73亿元和1.23亿元,2022年净利润下滑主要是天然气采购价格上涨。2023年,公司预计将实现扣非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51.73%。 对于上市委会议关注的问题,浙能燃气在招股书中称: 行业代表性问题,从A股市场看,证监会行业分类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共32家上市公司,发行人2022年营业收入为72.69亿元,位于第9位;仅从城市燃气业务看,发行人2022年城市天然气销售业务和天然气工程安装服务为71.73亿元,位于第5位。从合并口径来看,发行人2021年售气量在浙江省内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特许经营区域面积在浙江省燃气运营商中排名第一,地级市覆盖数量最多,城镇燃气子公司数量最多,因此,发行人系浙江省领先的城市燃气供应商之一,具有行业代表性。符合主板关于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要求。 存款问题,报告期末,浙能燃气在浙能财务存款余额8.96亿元。公司称,浙能财务公司作为浙能集团的资金管理平台,为浙能集团下属各公司提供存款、贷款及其他金融服务,提升各公司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公司通过与浙能财务公司签署《金融服务合作协议》,制定《关联交易管理制度》等开展对浙能财务公司的风险评估,确保公司与浙能财务公司之间开展业务的自主性、公允性和安全性,保证公司财务独立性。 风险提示方面,浙能燃气指出: 第一,天然气价格上涨导致的经营业绩下滑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天然气采购金额占营业成本的比例分别为80.50%、84.98%、89.37%和87.27%,占比较高,天然气价格的变动对公司营业成本构成重大影响。目前浙江省内居民用气价格变动尚未实施上下游价格联动,无法及时调整,上游采购价格暴涨时,居民用气采购会和销售价格倒挂。未来若天然气价格持续保持高位,而居民价格仍然无法及时调整,则公司经营业绩将出现下滑风险。 第二,供应商集中且关联采购占比较高的风险。报告期内,发行人向关联方采购商品或接受劳务的金额占当期营业成本的比例分别为39.67%、55.84%、74.62%和60.11%。公司关联采购占比较高,主要系报告期前期浙江省对全省天然气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所致,2023年4月浙江省全面实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后,公司向大股东采购天然气的金额占营业成本的比例已下降至24.30%。此外,我国天然气上游气源供应商集中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向此三家供应商集中采购天然气属于行业特性。 第三,毛利波动风险。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 98%。报...
【ETF观察】2月19日股票ETF净流入206.34亿元

【ETF观察】2月19日股票ETF净流入206.34亿元

小微 小微
49540
2024-02-20
证券之星消息,2月19日,上证指数报收2910.54,上涨1.56%;深圳成指报收8902.33,上涨0.93%;行业主题中,通信、传媒、煤炭涨幅居前,非银金融、农林牧渔、医药生物领跌。从当日股票型ETF基金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以中证云计算50、中证人工智能产业、中证全指通信设备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涨,其中国联安中证新材料主题ETF、新华中证云计算50ETF、平安中证2000增强策略ETF分别以9.96%、9.69%、9.59%的涨幅居前三。以中证500等权重、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上证医药卫生行业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跌,其中中银证券中证500ETF、工银国证2000ETF、前海开源中证500等权ETF分别以-4.25%、-2.12%、-1.8%的跌幅居前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股票型ETF基金合计资金净流入206.34亿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2845.79亿元,5个交易日中出现日合计资金净流入的有5天(ETF资金流向是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减去前一交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的结果,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当日ETF净值 * 当日份额,计算结果仅供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有423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入,其中净流入排首位的是易方达沪深300发起式ETF(510310),份额增加了12.48亿份,净流入额为32.96亿元。净流入排行TOP10如下: 当日有239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出,其中净流出排首位的是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512880),份额减少了900.0万份,净流出额为3.91亿元。净流出排行TOP10如下: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黑"马!煤炭股力压AI大牛股,3年暴涨4倍!谁在底部接走了筹码?

小微 小微
61630
2024-02-25
高息股近期受到市场追捧,部分蓝筹股创出历史新高。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兖矿能源,过去两个月涨幅接近30%,而过去三年,兖矿能源涨幅为4倍,力压AI牛股——英伟达三年366%的涨幅。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前高息股人声鼎沸,但真正的赢家并不是现在冲入的人群,而是在行情冷清的底部,不断收集筹码的投资者。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什么样的投资者有能力在底部批量买入高息股?他们并非先知先觉者,也非智商超凡脱俗者,而是具有“稳妥的知识体系和稳定情绪”的普通人。他们具有适合投资的情绪,不为市场弥漫的悲观情绪所左右,投资中绝不从众;他们在自己的能力圈中行事,不渴望快速暴富,而是以六七年分红回本为标准进行投资,“本手”坚持到最后就成了“妙手”。 具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内幕消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巴菲特曾如是说。 股灾和泡沫在漫长的股票历史中反复发生,这是因为人们总是渴望与他人做同样的事情,他们要么害怕错过发财的机会,一窝蜂地追捧某类资产,要么害怕手中的资产跌至零,一窝蜂地抛售某类资产。 但也有少数赢家能够不被情绪所左右,他们更愿意以事实为准绳进行投资。2018年上半年,价投大佬张尧成为陕西煤业的第8大流通股股东。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上证指数跌幅为24%,陕西煤业下半年的调整幅度也高达20%,众人纷纷弃城而逃的情绪并不会影响张尧持股的决心。 众人望风而逃时,正是寻找便宜好股票的良机,然而知易行难,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已经形成了跟随众人才安全的认知,只有少数投资人具备“不从众”的情绪控制能力。 “亲爱的投资者,问题不在我们的命运,也无关乎我们的股票,而在于我们自己……”格雷厄姆说,实际上,投资者最大的问题甚至最可怕的敌人,很可能就是他们自己,那些情绪适合于投资活动的“普通人”,比那些缺乏恰当情绪的人,更能够赚取钱财,也更能留住钱财,尽管后者拥有更多的金融、会计和股票市场知识。 在身边的人都失去理智的时候,保持清醒无论对投资者还是公司高管来说,这都是难能可贵的一种品质。 市场经常会出现周期性的恐惧或疯狂,理性投资者对这种情绪应该视而不见或者利用这种情绪。但遗憾的是,绝大部分投资者会被市场情绪所裹挟,他们会对本应该欢呼鼓舞的低价唉声叹气,对本应谨慎对待的高价放松警惕。牛市疯狂追入,熊市杀跌出逃,是造成绝大多数投资者亏损的重要原因。 在市场情绪高涨股价已经出现严重泡沫时,少数投资者具有急流勇退的能力,巴菲特在1969年时因为投资环境恶劣,解散了合伙公司;张尧在2015年中期从A股撤退,并将资金融出仅赚取利息收入。 稳妥的知识框架 好的投资者需要具备稳妥的知识框架。张尧曾说过,价值投资者并不是具备超过常人的忍耐力,而是明白投资的原理。稳妥的投资框架不仅帮助投资者寻找合适的股票,而且帮助投资者控制好情绪。 所谓稳妥的框架就是回归到投资的本质,不将股票视为一个交易代码,而是视为对一家公司的所有权,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质的上市公司才是投资的王道。 过去三年股价涨幅力压英伟达的兖矿能源。2021年初股价为8.43元/股,而2021年的每股收益为3.34元,这意味着2021年初动态市盈率仅为2.5倍;2022年兖矿能源的每股收益为6.3元,仅略低于2021年初的每股股价。对于长期研究和跟踪煤炭股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可以相当有确信度地预测未来两三年的公司业绩,在两到三年即可回本的估值基础上,重仓买入就顺理成章。 近期量化投资大幅回撤的消息刷屏。事实上,每过一段时间,总有红极一时的策略失效。巴菲特通过长达60年的投资实践,累积了上千亿美元的财富,尽管期间也有四次回撤超过50%的记录,但最终股价不断创出新高,价值投资具有“不战而胜”的遍历性。伯克希尔·哈撒韦近期股价超过60万美元,市值高达880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价值投资的知识框架相当简洁而有效,它就是格雷厄姆所总结的、照亮了巴菲特一生投资的主要原则: 一是股票并非仅仅是一个交易代码或电子信号,而是表明拥有一个实实在在企业的所有权,企业的内在价值并不依赖于其股票价格。 二是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它使得股票过于昂贵)和不合理的悲观(它使得股票过于廉价)之间摆动。聪明的投资者则是实用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并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进股票。 三是每一笔投资的未来价值是其现在价格的函数,你付出的价格越高,你的回报就越少。 四是无论如何谨慎,每个投资者都免不了会犯错误。只有坚持“安全性”原则——无论一笔投资看起来多么令人神往,永远都不要支付过高的价格——你才能使犯错误的几率最小化。 五是投资成...
中泰证券冯艺东:鼓励上市公司回购额不少于分红,减持与分红回购挂钩

中泰证券冯艺东:鼓励上市公司回购额不少于分红,减持与分红回购挂钩

小微 小微
61059
2024-03-04
(原标题:中泰证券冯艺东:鼓励上市公司回购额不少于分红,减持与分红回购挂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来自券商的代表委员积极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泰证券总经理冯艺东将提交五份经济及资本市场领域相关提案。内容涉及优化上市公司分红和回购制度、推动电力期现货市场协同发展、鼓励上市公司通过产业生态并购重组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鼓励国有科技型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等方面,此外他还建议成立国家科技发展银行。 身为第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冯艺东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6年多的时间里提交了近80项提案,涉及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金融风险防范、绿色发展等诸多领域。 鼓励上市公司回购是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今年的提案中,冯艺东重点关注投资者普遍关心的上市公司分红与回购问题,这也与监管部门提出的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中国资本市场不谋而合。 根据冯艺东的调研,我国A股上市公司分红情况处于全球资本市场中上游,但整体回购规模相对较低。 具体来看,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分红在广度与深度上均取得长足发展。A股上市公司年度分红总额从2019年的1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7万亿元,近5年平均年度分红比例为1.5%左右,接近美国股市水平,处于全球资本市场中上游。与分红相比,A股整体回购规模则相对较低。2019-2023年5年间,A股上市公司累计回购金额不足5000亿元,每年回购金额占上市公司总市值比例仅为0.1%左右,而同期美股回购金额则高达4.2万亿美元,每年回购金额占总市值比例2%左右,是A股的20倍。 冯艺东明确指出,由于A股上市公司原始股东(IPO前的公司股东)股份占比高,因而大部分分红流入了公司原始股东,二级市场投资者分红获益相对较低。据统计,2014-2023年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平均分红占比接近37%,上市前原始股东分红占比高达76%。 “我国上市公司分红金额虽然节节攀升,但分红资金主要流向持股比例高的大股东和原始股东,二级市场投资者受益有限。”冯艺东称。 冯艺东指出,上市公司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虽然也需要消耗资金,但是由于回购行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并且由于回购会导致上市公司流通股本减少,因而公司股票价值会得到很大提升,一般股价也会随之上涨。相对于分红而言,即使消耗相对少的资金,回购对以股价上涨为主要获利手段的二级市场投资者也更为有利。发达国家成熟资本市场的发展经验表明,鼓励上市公司回购是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鼓励上市公司回购额不少于分红,控股股东减持与分红回购挂钩 为此,冯艺东建议,优化上市公司分红和回购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和回购更好地回报二级市场投资者。具体分为五方面: 第一,鼓励上市公司同步实施分红和回购。对于达到分红标准的上市公司,制定分红方案时应同时制定回购计划,用于回购的金额不能少于分红金额,并且回购计划实施完毕之后,再实施分红。 第二,将上市公司分红和回购与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股份减持挂钩。上市公司二级市场投资者累计获得的分红金额与上市公司累计回购金额之和少于该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累计融资金额一定比例(比如50%)时,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不能减持股票。 “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融资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获取低成本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壮大,而不是单纯为造富控股股东。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二级市场投资者,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融资的加持下发展壮大后,也理应首先回报二级市场投资者。”冯艺东谈到。 第三,优化“差异化分红”制度,鼓励不同行业与发展阶段的上市公司采取差异化分红策略。对科创类和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上市公司,留存利润有助于补充企业创新和发展资金需求,鼓励其将利润更多用于经营投资。对于处于成熟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且财务状况良好的上市公司,鼓励其在优化自身资本结构、降低资金成本的同时积极分红。 第四,优化回购政策,降低上市公司回购门槛。放宽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资金来源限制,支持上市公司拓展回购资金来源、降低回购成本,如设立快速审批通道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增加回购资金来源。借鉴成熟市场经验,加强对回购信息披露、风险揭示、交易行为的监管,简化现有回购程序,引导规范上市公司回购行为,提振市场信心。 第五,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强对违规分红、“忽悠式”回购的监管力度,从严处理通过分红和回购进行利益输送、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于明确查处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明确违规人的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按职务侵占罪、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追究刑事责任,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进一步鼓励国有科技型企业实...
人大代表张赫:建议实施AI“南型北训”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人大代表张赫:建议实施AI“南型北训”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小微 小微
54402
2024-03-06
(原标题:人大代表张赫:建议实施AI“南型北训”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时报e公司讯,当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应用,已经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新焦点”。全国人大代表、大庆油田党委副书记张赫认为,我国AI大模型主要集中在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承载压力大,对模型训练的束缚越来越明显。黑龙江土地辽阔、气温较低,适合建设国家零碳智能算力中心。他建议,借鉴“东数西算”成功经验,实施“南型北训”,即南方发达地区的AI大模型在东北地区训练,并建议在税收减免、电价优惠、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探索培育AI+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怎么干?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怎么干?

小微 小微
59334
2024-03-06
来源:第一财经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一过程中,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供给能力和潜在增长率的关键助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科技创新如何带动产业发展、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如何强化等也是热议的话题。 新质生产力要靠原始创新 当前,我国很多产业链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卡脖子”技术问题,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在于前端的科技创新力量。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年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3278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64%,其中基础研究经费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R&D经费支出比重为6.6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资助5.25万个项目。 虽然研发经费和基础研究经费占比逐年增加,但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仍面临产业结构单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多措并举,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黄勇平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就是让科技创新贯穿每一个发展环节。 黄勇平今年就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出建议,他在调研中发现,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很多企业无法直接拿来用,也不愿投钱进行转化。黄勇平认为,针对这个问题,政府的投入还是太少,建议出台全国层面的转移转化政策,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加入,同时培育更多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人才,更好推进实验室成果的社会化利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邓中翰表示,新质生产力要在原创性、颠覆性的底层技术创新上寻找答案。例如,人工智能芯片的架构和技术创新能够大幅提升计算效率,支撑人工智能为各行各业带来颠覆性创新,助力培育新的模式、业态和动能,这些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现。希望有关部门构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发展标准化生态,对于人工智能芯片等关键技术创新领域的人才、企业加以精准扶持,为硬科技公司的技术攻关提供更多支持。 在3月4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娄勤俭介绍,近年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带来了交叉融合创新、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中国主张,开放合作才是探索科技前沿、推动科技发展的正确选择,科技竞技场应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只会阻碍全球科技进步,损害全球产业发展,拉大全球发展鸿沟。 “只要我们坚持自立自强,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任何一项已知的技术,要卡是卡不住的,最多就是时间问题。”娄勤俭说,关键是我们要加强科技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和保护,我们提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而是致力于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共同推进基础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更好增进人类福祉。 娄勤俭介绍,下一步将研究推进科技创新方面的立法,特别是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有关伦理、道德、安全等重要问题,不断完善科技法律体系。 加强企业主导地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出明确部署,企业从“技术创新主体”转变为“科技创新主体”,这一转变也对企业参与科技活动有了更高要求。 目前,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经费逐年增长,但是在基础研究方面还待加强。 根据此前发布的《中国研发经费报告(2022)》,从领域上看,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费主要用于内部支出,外部支出经费少。行业间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差距悬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业支出规模最大。 在基础研究方面,企业执行基础研究经费不足是中国基础研究面临的突出问题。2020年,中国基础研究经费中企业执行占比仅为6.52%,同期美国基础研究企业执行比例达32.14%,日本这一数据是47.07%。 “很多企业还没意识到基础研究投入的重要性。”《中国研发经费报告(2022)》撰写者、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孙玉涛告诉第一财经,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一种必经的发展过程,“企业在还未到领先水平的时候,他们可以去学已有的领先技术,但是一旦进入了‘无人区’,就必须自己去做一些前沿的东西,因为没有前人可以学习。” 今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就计划提交一份《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提案》。 该提案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为...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