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家上市险企调降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至4.5%

小微 小微
76229
2024月04月01日

  记者 苏向杲 见习记者 杨笑寒

6家上市险企调降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至4.5%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时隔七年,上市险企再次下调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

  在陆续公布的2023年年报中,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太保、阳光保险等均将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从5%下调至4.5%。而7年前的2017年,一些上市险企曾将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从5.5%调降至5%。此外,上市险企在2023年的年报中,还调整了风险贴现率假设。

  在受访人士看来,上市险企调整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的原因在于,在利率中枢下行阶段,保险机构预计险资运用的长期收益率将进一步下降。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的调整将对险企当期诸多重要业绩指标产生广泛影响,其中包括当期利润、内含价值、新业务价值等。

  从5%调整为4.5%

  中国平安在2023年年报中提到,基于对宏观环境和长期利率趋势的综合考量,公司于2023年审慎下调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内含价值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至4.5%、风险贴现率至9.5%。2022年及以前的新业务价值使用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5%和风险贴现率11%计算。

  此外,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和阳光保险均在2023年年报中将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从5.0%下调至4.5%。而在风险贴现率假设上,中国人寿从10%下调至8%;中国人保从10%下调至9%;中国平安、阳光保险均从11%下调至9.5%;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均从11%下调至9%。

  对于险企调整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的原因,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随着利率继续在长期下行通道中运行,险资运用的长期收益率预期进一步下降,而保险公司产品定价和准备金评估的利率假设是需要客观反映市场表现和预期的,因此保险公司在今年纷纷下调了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和风险贴现率假设。

  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险企下调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一方面是与十年期国债利率对齐,另一方面是依据资本市场中长期资产回报率的变化进行调整。

  就两项利率假设调整,新华保险副总裁龚兴峰在2023年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也表示,由于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公司对于任何调整首先是慎重的,是基于一个长期期望值的判断。另一方面,要建立起投资收益率假设和贴现率收益假设联动的内在逻辑机制,对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溢价进行评估,选择符合当下对于整个市场判断的风险贴现率假设。

  行业或将普遍调整

  因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与风险贴现率假设影响一系列重要业绩指标,保险公司通常不会轻易变动相应假设。公开数据显示,距离上一次上市险企统一调降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已有7年。业界认为,此次多家险企调整相关假设,或是行业又一波普遍调整两项利率假设的开始。

  周瑾表示,下调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等利率假设的动作应该是行业性的,只是各家保险公司在具体的预期上可能会存在部分差异。从行业影响来看,由于评估利率下调,险企的长期负债需要更多计提责任准备金,因此会使得保险公司的当期利润出现下降。

  “所有这些数据都不是静止不动的,我们下一步也会再根据行业发展情况,以及投资者和分析师、公司和整个行业讨论形成进一步共识,动态地看待和调整这些指标。”龚兴峰表示。

  从上市险企公布的年报来看,假设调整后,险企的新业务价值均有所下降。例如,中国人寿2023年年报显示,在2022年使用的经济假设下,去年新业务价值为410.35亿元,而新经济假设下为368.60亿元。同样,中国平安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其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为310.8亿元,若基于2022年末假设和模型计算,2023年新业务价值为392.62亿元。

  从影响来看,行业若普遍下调利率假设,一方面险企会因核心评估数据与准备金变化而减少净利润,另一方面,由于新的利率假设更加贴近市场表现与预期,新的报表数据将具有更多准确性与可靠性。例如,东吴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葛玉翔认为,基于新经济假设计算,险企2023年新业务价值和内含价值调整后可信度提升。

  需做好资产负债匹配

  险企下调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的背景,是近年利率中枢持续下滑,保险行业面临利差损压力增加等风险。

  多家险企也在2023年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提及了利差损风险。例如,中国人保集团副总裁、人保寿险总裁肖建友在2023年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随着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投资收益下降,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如果覆盖不了负债成本,就会出现利差冲突的情况。龚兴峰也在新华保险的2023年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提到,业内对于下一阶段整体利率水平的中枢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有一定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得利差损这种潜在的风险,也可能变成实质性风险。

  对于保险公司应如何缓解潜在利差损风险,徐昱琛表示,核心思路是降低负债端成本,提高投资端收益,做好资产负债匹配。从负债端保单获取成本来看,目前监管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调控行业负债成本,包括降低保单的定价利率、推行报行合一等;从投资端收益来看,险企需要强化研判,做好投研与股债配置,并控制资金成本费用。

  “在现阶段,险企要清醒认识并积极应对利差损风险这一‘重要但不紧急’的问题,下调产品预定利率,适时调整产品结算利率,适当放慢产品销售的节奏,积极优化长期资产配置,坚定价值发展的方向,减少冒进的短期行为,保持稳健经营的模式。”周瑾表示。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人保服务,人保财险政银保 _2024年中国纽扣电池行业产业链供需布局及投资风险预测

人保服务,人保财险政银保 _2024年中国纽扣电池行业产业链供需布局及投资风险预测

小微 小微
80981
2024-03-27
2024年中国纽扣电池行业产业链供需布局及投资风险预测 2024年3月27日 来源:互联网 300 12 纽扣电池,也被称为扣式电池,是一种外形尺寸像一颗小纽扣的电池。它的直径通常较大,而厚度相对较薄,与市场上的柱状电池(如5号AA电池)相比有明显的不同。纽扣电池从外形上被分类,与之对应的还有柱状电池、方形电池以及异形电池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纽扣电池,也被称为扣式电池,是一种外形尺寸像一颗小纽扣的电池。它的直径通常较大,而厚度相对较薄,与市场上的柱状电池(如5号AA电池)相比有明显的不同。纽扣电池从外形上被分类,与之对应的还有柱状电池、方形电池以及异形电池等。 纽扣电池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其是否可充电,可以分为充电的和不充电的两大类。充电的纽扣电池包括3.6V可充锂离子扣式电池(LIR系列)和3V可充锂离子扣式电池(ML或VL系列)。不充电的纽扣电池则包括3V锂锰扣式电池(CR系列)和1.5V碱性锌锰扣式电池(LR及SR系列)。纽扣电池的型号名称前面的英文字母表示电池的种类,数字表示尺寸,前两位数字表示直径,后两位表示厚度。 纽扣电池因其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而广受欢迎。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计算器、灯具和小型玩具等。计算器功耗较低,纽扣电池能够提供较长的使用寿命,因此成为计算器的主要电源。在灯具中,纽扣电池通常用于LED手电筒、夜灯等小型照明设备,其节能环保的特性使其受到LED灯具厂商的青睐。此外,许多小型玩具,如电子宠物、迷你遥控车等,也需要使用纽扣电池作为动力源。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分析 纽扣电池行业产业链供需布局 在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为纽扣电池制造提供关键材料。这包括不锈钢、正负极材料等,其中正负极材料通常为锂、镍、锰等有色金属。这些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对纽扣电池的生产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此外,纽扣电池制造还需要各种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如电池成型设备、焊接设备、注液设备等,这些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纽扣电池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中游环节主要由电池制造商占据。他们负责将上游提供的原材料加工成成品电池。电池制造商的技术水平、生产规模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纽扣电池的质量和性能。在这个环节,电池制造商需要不断投入研发,提升生产技术,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纽扣电池的需求。 下游则涉及电子产品制造商和最终消费者。纽扣电池是许多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手表、计算器、遥控器等。电子产品制造商是纽扣电池的主要需求方,其需求变化直接影响到纽扣电池的市场需求。同时,最终消费者对纽扣电池的品质、性能、价格等方面也有明确要求,这反过来又影响了上游和中游环节的生产和销售策略。 在供需布局方面,纽扣电池行业呈现出一定的特点。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更新换代加速,纽扣电池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同时,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纽扣电池的性能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满足了更多领域的需求。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满足市场需求。 全球纽扣电池市场总值在2023年达到3898.51百万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略有下降至3505.63百万美元,呈现轻微的下降趋势。中国的纽扣电池市场规模在2022年约为117.4亿元,与前一年相比略有下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纽扣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其中纽扣电池产量约为142.6亿只,需求量约为135.0亿只。 纽扣电池行业的投资风险预测 技术风险。纽扣电池行业技术更新迅速,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可能对现有产品构成威胁。投资者需要关注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评估企业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以应对潜在的技术风险。 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变化、价格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对纽扣电池行业造成市场风险。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了解行业供需状况,以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 竞争风险。纽扣电池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众多企业都在争夺市场份额。投资者需要评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优势,以及竞争对手的实力和策略,从而判断企业的竞争风险。 环保风险。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纽扣电池行业的环保要求也日益严格。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保治理和废物处理,否则可能面临罚款、停产等风险。投资者应关注企业的环保政策和投入,以评估其环保风险。 了解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同时,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
2023年全国食品工业营收9万亿元 食品加工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_保险有温度,人保服务

2023年全国食品工业营收9万亿元 食品加工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_保险有温度,人保服务

小微 小微
48978
2024-04-02
保险有温度,人保服务_2023年全国食品工业营收9万亿元 食品加工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 2024年4月2日 来源:中国食品 央视网 1339 88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食品加工行业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为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2023年,我国食材消费市场规模达到9.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1%。其中,零售食材消费规模达到7.25万亿元,同比增长7.66%;餐饮食材消费规2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3年全国食品工业营收9万亿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行业信息部发布了2023年全国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023年食品工业(含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总营收90052.4亿元,以占全国工业4.8%的资产,创造了6.7%的营业收入,完成了8.0%的利润总额。 全年食品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9%。分阶段看,一季度增速0.1%,上半年0.5%,前三季度0.8%,全年1.2%,呈逐步走高态势。全年最高点在9月份3.1%,第4季度开始逐月放缓。 分大类行业来看,2023年,农副食品加工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占整个食品工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的60.0%、22.6%。食品制造业分别占22.8%、27.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分别占整个食品工业的17.2%、50.4%。同比营业收入占比变化不大,从利润占比来看,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占比继续扩大,农副食品加工业占比继续下降,食品制造业变化不大。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食品加工是指直接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的加工活动,是广义农产品加工业的一种类型。它涵盖了从原料采集、初步加工、主要加工、细致加工到包装等一系列步骤,旨在将原材料转化为具有特定口感、味道和质量的食品。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GDP同比增长3.0%,国民总收入同比增长2.8%,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上年下降 0.2%,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扣除价格因素较上年实际下降 0.2%。2022年食品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营业收入增长4%,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7%;统计数据显示,虽受复杂外部环境影响,食品行业仍表现出较好的韧性。 从历史发展来看,我国中东部地区食品工业相对比较发达,优势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不断推出。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出台了《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各地特别是一些中西部地区,把食品工业作为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独有的农产品原料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发展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食品加工行业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为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2023年,我国食材消费市场规模达到9.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1%。其中,零售食材消费规模达到7.25万亿元,同比增长7.66%;餐饮食材消费规模达到2.12万亿元,同比增长20.45%。 随着我国农产品产量的持续增加,我国食材加工产业规模也在快速增长,农产品加工率提升明显。2023年,食材加工市场规模达到12.77万亿元,同比增长7.59%。分析认为,食材加工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方面受益于农产品产量的持续增长,为我国食材加工产业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不断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应用,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食品安全和品质保障是食品加工行业的生命线。在不断改革和创新的推动下,中国食品加工行业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产能过剩等仍然是当前中国食品加工行业面临的挑战,未来发展仍需继续加强监管和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 食品加工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8年达到254809.48亿元。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健康食品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食品加工行业的前景看好,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持续保持稳定增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
多城宣布:阶段性取消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住房贷款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_人保服务 ,拥有“如意行”驾乘险,出行更顺畅!

多城宣布:阶段性取消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住房贷款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_人保服务 ,拥有“如意行”驾乘险,出行更顺畅!

小微 小微
65826
2024-04-07
多城宣布:阶段性取消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住房贷款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 2024年4月7日 来源:中研普华集团、央视财经、中研网 229 7 近日,福州、济宁、青岛等多个城市纷纷宣布,从4月起阶段性取消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这一政策调整旨在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合理购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福州、济宁、青岛等多个城市纷纷宣布,从4月起阶段性取消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这一政策调整旨在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合理购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福州,自4月3日起,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被阶段性取消。同时,福州市五城区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也有所调整,由原不低于25%调整为不低于20%。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也相应地从原不低于35%调整为不低于30%。这意味着,购房者在福州购买首套住房时,将能够享受到更低的首付比例和可能的贷款利率优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青岛则从4月1日起实施这一政策。与福州类似,此次调整仅适用于青岛市新发放的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二套住房的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仍按现行规定执行。对于在4月1日(含)后完成房屋交易主管部门网签备案的借款人,他们可以按照新政策来执行贷款申请。 这一政策调整的背景是,当前多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面临一定的压力,需要通过政策调整来刺激市场需求。取消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意味着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可以更加灵活地确定利率水平,从而可能吸引更多的购房者入市。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政策中提到了后续评估期。以青岛为例,如果在后续评估期内,青岛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连续3个月同比、环比均上涨,那么从下一季度开始,将恢复执行全国统一的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这意味着政策并非永久性的,而是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购房者来说,这一政策调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他们有望在购房时享受到更低的贷款成本,从而减轻经济压力。然而,也需要注意到,购房决策并不仅仅受到利率的影响,还需要综合考虑房价、个人经济状况等因素。 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这一政策调整有望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通过降低购房者的贷款成本,可以刺激市场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然而,也需要警惕过度刺激可能带来的市场泡沫等风险。 总的来说,多个城市阶段性取消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是一项有益的政策尝试,旨在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刺激市场需求。然而,政策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同时也需要根据市场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统计分析显示: 住房贷款,也被称为房屋抵押贷款,是由购房者向贷款机构(如银行)申请的,用于支付购房款的贷款。这种贷款通常需要购房者提供一定的抵押物,通常是所购房屋本身。 住房贷款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商业贷款:这是最常见的住房贷款类型,由商业银行提供。利率和贷款条件通常由银行根据市场情况和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决定。 公积金贷款:对于符合条件的职工,可以通过住房公积金申请贷款。公积金贷款的利率通常比商业贷款低,但贷款额度可能有限制。 组合贷款:即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的组合。当公积金贷款额度不足以覆盖全部购房款时,借款人可以选择组合贷款。 申请住房贷款时,借款人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文件和资料,如身份证、收入证明、购房合同等。贷款机构会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批准贷款申请。 在贷款期间,借款人需要按照合同约定的还款方式和期限,定期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还款方式一般有等额本息、等额本金等多种方式。 住房贷款的利率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市场利率、政策调整等。因此,在申请贷款时,借款人应充分了解并比较不同贷款机构的产品和利率,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贷款方案。 请注意,住房贷款是一种长期的负债,借款人应确保自己具备稳定的还款能力,避免因无法按时还款而带来的信用风险和经济损失。 此前,石家庄和惠州两地上调首套房贷款利率,引起市场关注。业内人士表示,这两地首套房贷款利率调整主要是地方根据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的相关规定进行的自主调节。各地方根据当地房价变化对房贷利率进行调整。从大趋势上来看,多数城市房贷利率可能还是倾向于不变化或下调,尤其是当前房贷利率较高的城市,未来可能还存在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贝壳研究院监测显示,2024年3月百城首套主流房贷利率平均为3.59%、二套主流房贷利率平均为4.16%,均与上月持平。分能级统计,2024年3月一线城市...
光伏玻璃行业发展如何? 光伏玻璃进入新一轮去库存周期_人保服务 ,人保伴您前行

光伏玻璃行业发展如何? 光伏玻璃进入新一轮去库存周期_人保服务 ,人保伴您前行

小微 小微
64413
2024-04-10
光伏玻璃行业发展如何? 光伏玻璃进入新一轮去库存周期 2024年4月10日 来源:中国能源报 644 37 光伏玻璃具有重资产、建设周期长、连续生产、库存占地面积大等特性,因此光伏玻璃产能通常呈“阶梯式”释放,在光伏组件排产快速上涨时,相比其他辅材环节更容易出现阶段性供需错配。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光伏玻璃又称“光电玻璃”,是一种利用太阳辐射发电,并具有相关电流引出装置以及电缆的特种玻璃。它由玻璃、太阳能电池片、胶片、背面玻璃、特殊金属导线等组成,广泛应用在建筑幕墙、光伏屋顶、遮阳、太阳能发电技术系统管理等等众多领域。 根据用途和特性的不同,光伏玻璃可分为多种类型。例如,分晶体硅光伏玻璃和薄膜光伏玻璃两大类,前者又分单晶硅和多晶硅两类,常用作幕墙材料。此外,还有超白玻璃,具有高透光率、高透明性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太阳能智能窗,太阳能凉亭和玻璃建筑顶棚,以及玻璃幕墙等。 光伏玻璃为光伏组件的必备辅材,直接影响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和使用年限。该环节处于光伏产业链的中游,上游主要包括石英砂、纯碱等原料和天然气等燃料,下游为封装后的光伏组件。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的数据,中国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216.88GW,同比增加148.1%。集中式分布式齐头并进,其中集中式增长动能尤为强劲。集中式光伏电站新增装机120.59GW,同比增长232.2%,分布式光伏电站新增装机96.29GW,同比增长88.4%。随着太阳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光伏玻璃的需求在持续增长。 光伏玻璃具有重资产、建设周期长、连续生产、库存占地面积大等特性,因此光伏玻璃产能通常呈“阶梯式”释放,在光伏组件排产快速上涨时,相比其他辅材环节更容易出现阶段性供需错配。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光伏玻璃行业由于技术、资金、人才壁垒较高,只有少数大型玻璃企业才能参与此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大型玻璃企业竞争,不仅体现在技术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管理方面。目前,中国光伏玻璃市场集中度较高,前二企业市场份额总和超过50%,信义光能和福莱特分别占比31.7%和20.3%。其次分别为彩虹新能源、唐山金信、中建材,占比分别为7.8%、6.9%、4.9%。 光伏玻璃作为组件的必备辅材,在经历前几年的激烈竞争之后,一方面盈利受压:由于成本端,比如纯碱和天然气的价格上涨,但玻璃价格波动较小,导致近几年光伏玻璃行业的盈利处于底部阶段。另一方面政府审批更加严格。另外,融资困难,扩产周期长等方面原因使得光伏玻璃企业的扩产动力减弱,与前两年相比,2023年的扩产增速明显放缓,使得光伏玻璃市场的供需逐步走向平衡。 光伏玻璃进入新一轮去库存周期 今年以来,光伏组件招标火热,传统旺季随之而来。光伏产业大数据平台易电汇光伏研究院显示,2024年1—2月,光伏组件招标总规模达56.83吉瓦。这意味着前两个月的光伏组件招标规模占去年全年新增装机规模的30%左右,占2022年新增装机规模的65%,超过2021年新增装机规模。光伏玻璃在光伏组件成本中占比11%—17%,是光伏组件成本中占比最高的辅材。 随着光伏发电项目逐步启动,光伏玻璃明显去库存。据天风证券研究所,截至今年3月7日,全国光伏玻璃在产生产线共计487条,日熔量合计99080吨/日。从去年的点火节奏看,2023年10月至12月点火产线供给5条,对应5450吨/日,考虑到产能爬坡时间,预计上半年光伏玻璃产能的有效新增供给较为有限。 在下游需求持续好转预期下,光伏玻璃供需关系逐步缓和,目前多数玻璃厂家订单跟进相对饱和,去库存化有望持续。根据目前的去库情况及速度,光伏玻璃有望在4月迎来涨价。行业内普遍认为,若光伏玻璃库存天数低于20天,其价格有望迎来上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相关深度报告REPORTS 11015 2810 3610 4410 5305 6110 推荐阅读 深圳市机器人协会发布《2023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市...
保险有温度,人保护你周全_美容仪器产业:预计到2026年,美容仪器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46亿元

保险有温度,人保护你周全_美容仪器产业:预计到2026年,美容仪器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46亿元

小微 小微
72962
2024-04-18
美容仪器产业:预计到2026年,美容仪器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46亿元 2024年4月18日 来源:互联网 717 42 从2018年到2022年,家用美容仪的市场规模从约5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约115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为23.1%。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46亿元人民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些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美容需求的不断提高和科技创新的推动,美容仪器市场正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以下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对美容仪器产业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 一、 随着消费者对美容和外貌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美容仪器市场的规模持续增长。根据公开发布的信息,2019年国内美容仪器市场规模仅60亿元,2020年国内电子美容仪市场规模增长至61亿元人民币。这里需要注意,虽然2019年到2020年的增长看似不大,但可能是由于统计口径或市场细微变化导致的。2021年中国家用美容仪市场规模接近100亿元人民币,且正在以超30%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大。2023年中国美容仪的市场规模为183.7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70%。 从2018年到2022年,家用美容仪的市场规模从约5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约115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为23.1%。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46亿元人民币。全球范围内,美容仪器市场也呈现出类似的增长趋势。 目前,美容仪器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国内外众多品牌都在积极投入研发和创新,以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用户体验。 二、 现如今,美容仪器的种类繁多,包括超声波导入、光子嫩肤、高周波电疗、RF电波拉皮、电子祛斑点痣、E光永久脱毛嫩肤等多种功能。此外,还有针对面部的检测、清洁补水和抗衰设备,以及瘦身类美容仪器等。这些仪器主要通过射频、光波、微电流、蒸汽、振动等技术原理,达到各种美容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美容仪器市场将出现更多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应用有望为美容仪器市场带来新的突破,提供更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方案。 消费者对美容仪器的需求将更加多样化和精细化,不仅关注产品的功效和安全性,还看重使用体验、产品外观及品牌口碑。主要体现在对护肤功效、成分、技术手段等方面的更高要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提升,美容仪器市场呈现出个性化定制的趋势。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肤质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美容仪器产品。因此,美容仪器企业需要紧跟市场需求,不断推出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产品。 美容仪器市场竞争激烈,众多品牌都在积极投入研发和创新。同时,市场上也存在一些乱象,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过度宣传等。随着美容仪器市场的不断发展,相关监管政策也在逐步完善。例如,国家药监局已经对射频美容设备实施了新的注册审查指导原则,这将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未来,美容仪器市场有望与其他行业进行更多的跨界合作。例如,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将为美容仪器市场开辟更多的市场机会,并丰富用户体验。 新兴市场在美容仪器市场的发展中具有巨大的潜力。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兴市场的消费者对美容仪器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综上所述,2024-2029年美容仪器产业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并且在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监管环境、跨界合作以及新兴市场等方面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诸多挑战,抓住美容仪器产业的市场机遇?详情请点击下方链接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相关深度报告REPORTS 11211 2940 3740 4540 5370 6240 推荐阅读 文化旅游产业指的是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 随着全球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石墨制品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石墨制品的... 岩土工程是欧美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在土木工程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技术体制。它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 近年来,出租...
2024建筑设计产业现状及竞争格局 建筑设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_人保车险   品牌优势——快速了解燃油汽车车险,人保车险

2024建筑设计产业现状及竞争格局 建筑设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_人保车险 品牌优势——快速了解燃油汽车车险,人保车险

小微 小微
67331
2024-04-24
人保车险 品牌优势——快速了解燃油汽车车险,人保车险_2024建筑设计产业现状及竞争格局 建筑设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2024年4月24日 来源:互联网 418 20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据统计,全国建筑业的总产值和竣工产值均实现了同比增长,显示了行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建筑设计行业的市场规模在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镇化的高速推进,建筑业产值规模不断扩大,为建筑设计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据统计,全国建筑业的总产值和竣工产值均实现了同比增长,显示了行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 。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及用途。 近年来,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迅速,不论是企业规模、从业人员规模、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较大的发展,完成了大量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筑设计任务。在本轮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建筑设计行业受到较大影响,行业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业绩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但也有一部分企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建筑设计行业企业众多,行业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大部分企业的业务范围相同或相似,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国家削减楼堂馆所建设、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对建筑设计行业产生较大冲击,造成全行业业务下滑。但有些领域依然保持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如医疗、养老、康复等民生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管廊、铁路、港口,新兴产业中的数据中心、电商物流、保税物流、新型能源等。 国家经济发展方针的转变,必然对建筑行业规模发展带来影响,近年来,受益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迅速,队伍数量、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均得到了较快发展,行业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扩大内需,需要建筑设计行业更加注重建筑产品的品质提升,需要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加快实体经济发展,又为扩大建筑产品规模及类型提供了可能。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也会引起建筑行业的巨大变化。“十四五”期间,在“稳增长”要求下,建筑业相关投资预计将保持高位运行,也能够完成“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左右”的发展目标。 2022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同比增长5.3%。2022年全国建筑业增加值为83383亿元,比2021年同期增长4.0%,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全年建筑业总产值为311980亿元,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6.5%,增速降低约4.5个百分点。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总产值209872亿元,同比增长5.8%;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1.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6%。 建筑设计行业呈现出多元化竞争的格局。参与主体包括外资设计机构、国有大型设计院、民营设计企业以及高校设计院等。这些机构各具特色,形成了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在竞争中,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赢得市场份额。 2022年1月,住建部发布了《“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阐明“十四五”时期建筑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以及“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明确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健全建筑市场运行机制、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完善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建筑业“走出去”步伐等七大主要任务。 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了行业远景目标:“到2035年,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指出,建筑业依然存在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发展方式粗放、劳动生产率低、高耗能高排放、市场秩序不规范、建筑品质总体不高、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虽然建筑业总量在不断增长,但发展方式粗放。从产值利润率来看,伴随着建筑业总产值的屡创新高,产值利润率不断下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居住、工作环境要求的提高,建筑设计行业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将推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