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家港股公司出手回购(11月19日)

小微 小微
72078
2024月11月20日

(原标题:47家港股公司出手回购(11月19日))

47家港股公司出手回购(11月19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11月19日有47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了股份回购,合计回购4491.65万股,回购金额12.75亿港元。

腾讯控股回购数量173.00万股,回购金额7.03亿港元,回购最高价为409.000港元,最低价为403.400港元,年内累计回购金额926.68亿港元;友邦保险回购数量690.40万股,回购金额3.96亿港元,回购最高价为57.850港元,最低价为57.150港元,年内累计回购金额270.85亿港元;中远海控回购数量315.00万股,回购金额3759.16万港元,回购最高价为12.120港元,最低价为11.840港元,年内累计回购金额10.81亿港元。

以金额进行统计,11月19日回购金额最多的是腾讯控股,回购金额为7.03亿港元;其次是友邦保险,回购金额为3.96亿港元;回购金额居前的还有中远海控、石药集团等。回购数量上看,11月19日回购股数最多的是友邦保险,当日回购量为690.40万股;其次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石药集团等,回购数量分别为607.20万股、573.00万股。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回购7.03亿港元的腾讯控股,年内则进行多次回购,合计回购金额为926.68亿港元。(数据宝)

11月19日港股公司回购一览

代码 简称 回购股数
(万股)
回购金额
(万港元)
回购最高价
(港元)
回购最低价
(港元)
年内累计
回购金额
(万港元)
00700 腾讯控股 173.00 70282.84 409.000 403.400 9266789.84
01299 友邦保险 690.40 39622.77 57.850 57.150 2708540.39
01919 中远海控 315.00 3759.16 12.120 11.840 108132.72
01093 石药集团 573.00 2952.39 5.210 5.120 121949.32
0038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 607.20 2541.74 4.250 4.160 181728.24
01910 新秀丽 109.29 2045.66 18.860 18.200 86052.72
00019 太古股份公司A 19.05 1244.65 65.800 64.400 299459.36
01972 太古地产 60.00 959.44 16.080 15.900 48469.81
02517 锅圈 400.00 809.71 2.070 1.980 6348.34
01519 极兔速递-W 104.00 612.62 5.920 5.890 7987.96
02096 先声药业 75.60 512.03 6.840 6.710 73129.14
02319 蒙牛乳业 18.00 305.28 16.960 16.960 21805.81
02602 万物云 12.23 271.27 22.350 22.000 32267.59
06078 海吉亚医疗 12.70 214.86 16.980 16.840 14328.76
06608 百融云-W 21.50 196.90 9.240 8.980 21214.80
02411 百果园集团 100.00 128.97 1.310 1.280 2663.96
02416 易点云 58.90 106.74 1.840 1.770 2716.20
01458 周黑鸭 59.85 99.25 1.660 1.620 25481.93
06667 美因基因 12.82 98.41 7.700 7.590 6606.89
03309 希玛医疗 46.00 94.25 2.070 2.030 1690.96
01873 维亚生物 98.15 87.52 0.910 0.880 2122.96
00087 太古股份公司B 7.50 78.22 10.460 10.400 52337.99
01358 普华和顺 60.00 61.37 1.030 1.020 7653.71
06826 昊海生物科技 1.93 55.06 28.600 28.400 14274.47
00338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 43.60 51.37 1.190 1.170 9978.45
01672 歌礼制药-B 30.00 50.22 1.680 1.650 9688.16
00809 大成生化科技 563.00 41.60 0.074 0.073 64.44
01477 欧康维视生物-B 6.95 35.56 5.230 5.050 9817.38
01301 德基科技控股 50.00 34.59 0.690 0.690 74.49
06626 越秀服务 10.00 31.55 3.180 3.140 2559.82
03650 KEEP 5.00 29.47 5.930 5.860 6432.39
00116 周生生 4.40 28.51 6.500 6.420 2464.94
09886 叮当健康 45.30 25.06 0.560 0.540 928.64
02866 中远海发 20.00 21.00 1.050 1.050 5556.80
01980 天鸽互动 30.00 17.40 0.580 0.580 5573.71
02306 乐华娱乐 15.90 10.28 0.660 0.620 454.84
00393 旭日企业 7.20 8.17 1.140 1.130 1107.88
02190 归创通桥-B 0.60 6.59 10.980 10.980 3127.20
06628 创胜集团-B 5.90 4.90 0.830 0.830 591.31
00580 赛晶科技 3.00 3.52 1.170 1.170 3106.41
02392 玄武云 2.00 1.75 0.880 0.850 235.71
01183 澳能建设 7.00 1.28 0.185 0.182 43.20
00730 首惠产业金融 4.50 0.56 0.125 0.124 323.36
06868 天福 0.10 0.37 3.720 3.720 226.65
01897 美亨实业 0.80 0.36 0.445 0.445 129.72
02458 望尘科技控股 0.08 0.32 4.010 4.000 7.09
01945 清科创业 0.20 0.29 1.490 1.420 590.77

注:本文系新闻报道,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港股回购

港股回购、公司回购、回购、股份回购、港股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证券监管“长牙带刺”震慑有力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保壳无门

证券监管“长牙带刺”震慑有力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保壳无门

小微 小微
58941
2024-02-01
1月30日,证监会通报了对*ST左江财务造假案阶段性调查进展情况。初步查明,公司2023年披露的财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这只“A股最贵ST股”31日复牌跌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监管“长牙带刺”,尤其对涉嫌财务造假公司的立案处罚持续高压。借助近期披露的多份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纪律处分的决定、立案调查进展通报等途径,多家公司财务造假若干细节被市场所知,一些新特征浮出水面。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方面,若干子公司财务造假使不少案例更趋隐蔽,在连续多年的造假链条中,利润表的虚增与虚减交替出现;另一方面,造假式“保壳”现身,给资本市场新陈代谢和良性循环带来挑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监管震慑力则持续推升,通过“一案双查”模式和立体化追责,造假保壳者应退尽退,另一部分公司虽未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标准,但违规代价也大幅提升。 财务造假式保壳 全面注册制下A股新陈代谢进阶,个别公司为了规避退市,借助财务造假走险,以期保壳。 监管认定*ST左江2023年披露的财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最终监管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不过回溯公司此前诸多公告、可能性运作以及背后动机,某些蛛丝马迹早有暴露。 例如,2023年公司出现的5100万元网卡合同履行情况,该收入确认与否对*ST左江保壳至关重要。按照退市新规,若*ST左江去年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则公司股票面临终止上市的命运。此前,*ST左江曾向交易所报备了相关采购合同,明确相关采购事项;后来却在问询函回复中称已按约定发货,但尚未确认收入。信息披露前后矛盾,一度引发市场质疑。 随着近年来A股退市指标完善优化,一方面,多元化退市渠道通畅化,A股新陈代谢加速;但另一方面,个别公司也出现通过突击减少负债以实现净资产转正、通过虚增收入以避免触碰亿元营收红线等情况,在此过程中,个别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不实,从而形成造假式保壳,给A股退市制度的落实和资本市场良性循环带来挑战。 实际上,财务造假与争取或保留上市地位、成功融资或再融资之间,一直存在着诸多牵连。从近期监管公布的财务造假案例来看,不少就明里暗里指向了融资或再融资。 最典型的注册制下首个再融资欺诈发行案件思创医惠案。通过开展虚假业务等方式,思创医惠2019年和2020年都出现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的情况。而2021年公司启动一笔超过8亿元的可转债融资。 监管处罚双路并进。一方面,紧盯思创医惠以及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对思创医惠及相关责任人员予以公开谴责的“声誉罚”;另一方面,认定实际控制人10年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对相关违法违规主体实施严厉的“资格罚”。由此,公司也成为注册制实施后深交所首次限制上市公司融资资格的案例,意味着相关主体违法违规成本的显著抬高。 与融资、再融资更为紧密适配的造假案例为*ST美尚。IPO招股说明书、2015年至2019年年报、2020年半年报、2016年非公开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2017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等信息披露文件均存在虚假记载。造假时间跨度长达九年左右,暗藏的造假手段包括了提前确认应收账款收回虚增净利润、虚记银行利息收入、不按审定金额调整项目收入和虚增子公司收入等多个方面。 实际上,从2023年全年因涉及财务造假被监管层处罚的30余家上市公司案例来看,相当比例的公司均为于IPO、再融资等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造假、业绩掺水等情况。 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逻辑推理,IPO时期财务造假指向顺利首发;上市后财务造假则有维持上市资格等考量。通过建立健全对IPO公司、上市公司的各项审核、审批、监管制度,同时加大处理处罚力度,才能扎紧牢笼、形成震慑。” 子公司财务埋雷 子公司财务爆雷成为近期一些上市主体财务造假的重要路径,这既昭示出外延并购及后续整合的诸多不确定性,也映射出财务造假主体从某种程度上出现隐蔽化趋向。 最典型的是一度跌成科创板市值最低公司的*ST慧辰,借助前些年收购的子公司信唐普华,公司财务连续多年造假。信唐普华虚增收入和利润的方式,囊括了虚构与第三方业务、签订无商业实质的销售合同、提前确认项目收入的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等多种。公司董秘办人士曾明确,目前信唐普华已停止运营。 借道子公司财务造假的诸多案例中,通过虚假业务以虚增收入依然是主流方式。例如,思创医惠1月曾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思创医惠连续多年通过全资子公司医惠科技以开展虚假业务等方式,进行虚增营业收入和虚增利润。日前,国资股东代表进驻董事会,公司重心有望重回基本面。 前述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认为,此前有个别公司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实现非公允交易或者利润输送,近期案例表明,...
【下周看点】2月5日开始降准 CPI等数据将公布

【下周看点】2月5日开始降准 CPI等数据将公布

小微 小微
64600
2024-02-02
(原标题:【下周看点】2月5日开始降准 CPI等数据将公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下周,央行将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将施行;国家统计局将公布1月CPI、PPI、M2等数据。此外,下周还将有1只新股发行,为肯特股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5日起降准0.5个百分点 自2024年2月5日起,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 这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1月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消息。他表示,此次下调前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水平为7.4%,与国际上主要经济体央行相比,空间仍然较大。“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东莞证券分析认为,本轮降准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此次降准幅度为0.5个百分点,力度均超过2023年两次降准。从宏观层面来看,本轮降准释放了稳增长的积极信号,是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稳定市场预期的重要举措。同时有利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为推动经济持续复苏提供有力的支撑。 17条举措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自2月5日起施行,为加快住房租赁金融市场规范发展保驾护航。 《意见》从加强住房租赁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拓宽住房租赁市场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加强和完善住房租赁金融管理等方面推出17条举措,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 意见提出,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应突出重点、瞄准短板,主要在大城市,围绕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问题,支持各类主体新建、改建和运营长期租赁住房,盘活存量房屋,有效增加保障性和商业性租赁住房供应。 春节错位或制约物价上行 2月8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1月CPI、PPI数据。 财通证券预计1月CPI同比增速降幅或走扩至0.5%。一方面,1 月以来,春节前食品价格走势略弱于季节性,在猪周期下行的背景下,猪肉价格下跌,鸡蛋价格延续下行,但鲜菜、鲜果价格有所上涨。另一方面,受益于春节前年货置办等消费需求升温,非食品项CPI环比或季节性回升。考虑到2023年春节时点较早,在基数效应的影响下,预计1 月CPI 同比增速降幅或略有走扩。 PPI 方面,财通证券预计PPI同比增速降幅或收窄至-2.6%。1 月以来,持续紧张的地缘局势引发市场对供给的担忧,国际油价由跌转涨。在春节前工业生产进入淡季的背景下,国内具备定价主导权的钢价、煤价和水泥价格等均有下跌,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有所走低。 M2增速或略有上升 除CPI、PPI外,下周或将还公布M2、新增贷款、社会融资规模等金融数据。 2023年12月新增社融1.94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6338亿元,主要贡献仍然来自政府债券,国债增发带动政府债券融资额保持高位。2023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700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增额扩大至2401亿元,其中,居民部门贷款增加2221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468亿元,新增短期贷款较上月回升、中长期贷款较上月缩减。财通证券预计2024年1月政府债净融资规模较2023年12月有所减少,而企业债净融资规模由负转正,预计新增社融规模5.2万亿元左右。 整体来看,财通证券认为,1月新增社融规模或略小于去年同期。1月以来,票据利率趋于走低,指向融资需求转弱。在“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的政策基调下,叠加2023年一季度信贷规模较高的影响,2024年一季度信贷投放或略不及去年同期,预计1月新增信贷规模或约为4万亿元,M2增速略升至9.5%。 下周将有1只新股发行 Wind数据显示,下周(2月5日-2月9日)将有1只新股发行,2月8日发行的是肯特股份。 资料显示,肯特股份主营业务为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及组配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终端产品应用于阀门和压缩机等通用机械制造、通信设备制造、高铁及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汽车制造、仪器仪表制造、医疗器械、半导体设备、环保设备、风电设备等领域。肯特股份早在2017年就曾启动过IPO,不到半年时间便主动撤回了材料,其主要原因就是公司业绩等硬性数据指标达不到上市标准。时隔5年之后,肯特股份迎来了注册制的“风口”,公司再度启动IPO项目。 记者 陈慧 ...
次数、金额逐年递增 A股30家央企连续三年回购

次数、金额逐年递增 A股30家央企连续三年回购

小微 小微
56760
2024-02-04
(原标题:次数、金额逐年递增 A股30家央企连续三年回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称,将研究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回报投资者。 一般来说,回购的股份可用于注销减少注册资本、股权激励或者员工持股计划等,相应地能够起到提高每股收益或激励员工等作用。《大众证券报》统计发现,部分上市央企已走在前列。 据Wind数据统计,2021年至2023年,A股共有108家央企实施了股票回购,累计回购金额达220亿元,其中累计回购金额超过1亿元的有27家。2021年至2023年,上市央企回购次数分别为79次、100次、132次,实施回购的上市央企数量分别为48家、65家、85家,均呈现递增趋势。 经整理发现,上述108家央企中,宝钢股份、海康威视、科大讯飞、中国建筑、中粮科技、国电南瑞等30家央企已连续三年实施回购,其中13家千亿元市值央企累计回购金额达145亿元。而宝钢股份、海康威视、中国石化、中国联通、国电电力和科大讯飞等6家公司累计回购金额均超过10亿元。 具体来看,宝钢股份无论是回购数量,还是回购金额都位居上市央企榜首,公司在过去三年共进行了7次回购,累计回购8.75亿股,累计回购金额57.16亿元。目前,公司最新一次回购正在进行当中。2023年10月17日,宝钢股份发布公告称拟用不超过30亿元的自有资金,回购3.3―5亿股公司A股股份,占公司回购前总股本约为1.48―2.25%,将用于未来连续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中国石化单次回购的数量和金额都较大,过去三年共回购了两次,累计回购数量达5.86亿股,回购金额为27.04亿元。 中信建投认为,此番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负责人业绩考核,是国家对稳定央企股价的有力手段。而通过增持、回购等市场化手段,不仅可以维稳股价走势,更预示着中央负责人对企业的信心。回购后的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更可以进一步将员工利益与企业挂钩,激励企业盈利能力走高,稳定了企业预期。 记者 陈陟  实习记者 黄琴琴 ...
证监会召开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专题座谈会

证监会召开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专题座谈会

小微 小微
56776
2024-02-07
2月5日上午,证监会上市司召开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专题座谈会。会议围绕加强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文化、着力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大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听取上市公司有关情况及意见建议。12家上市公司代表参会。会议认为,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基本盘”、“压舱石”、“优等生”,是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必须诚实守信、真实透明、规范治理,通过专注主业提高公司成长性,增强回报投资者能力,让投资者更多共享公司发展成果。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通过回购、分红、强化投资者关系和预期管理等方式积极维护公司市值,积累了有益经验和做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会议强调,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是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方面。上市公司要切实承担提升自身投资价值的主体责任,主动提升投资者回报,积极维护市场稳定,合力提振投资者信心。一是高度重视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上市公司必须关注市场对公司价值的反映,深入分析市值异常波动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公司投资价值。二是要建立提升投资价值内部长期机制,强化上市公司自身对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思考。三是依法充分运用好提升投资价值“工具箱”,包括股份回购、大股东增持、常态化分红、并购重组等市场工具。四是主动加强与投资者沟通,通过业绩说明会、路演等方式,有效改善投资者预期。下一步,上市司将对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有关要求,持续开展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文化建设培训,优化完善上市公司监管制度,支持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积极维护市场稳定,共同推进上市公司质量迈向新的台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兔年收官!高股息板块成“宠儿”,“涨停王”出炉,全年涨停54次,牛熊股名单揭晓

兔年收官!高股息板块成“宠儿”,“涨停王”出炉,全年涨停54次,牛熊股名单揭晓

小微 小微
71580
2024-02-09
(原标题:兔年收官!高股息板块成“宠儿”,“涨停王”出炉,全年涨停54次,牛熊股名单揭晓)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癸卯兔年A股以三连阳收官! 高股息板块兔年表现亮眼 癸卯兔年,A股主要指数集体回撤。上证指数全年收跌12.22%,近3日连续收阳,最新报2865.90点;深证成指跌26.38%;创业板指跌33.22%。 以申万二级行业划分,国有大型银行、煤炭开采和铁路公路等高股息板块涨幅居前,依次为23.7%、10.83%和4.58%。前海开源基金认为,近期高股息板块配置价值凸显。在宏观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社会无风险收益率中枢逐步下滑,有望推动发展成熟、稳定盈利且稳定分红的公司估值进一步提升。 下跌方面,光伏设备、医疗服务、互联网电商、房地产服务等多个此前涨幅巨大的板块回撤居前,幅度均在40%以上。其中,能源金属和光伏设备回撤均超过50%,分别为52.62%、51.57%。 325只新股兔年上市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兔年共计325只新股上市。以市值规模划分,最新市值在一百亿元以上个股共计36只,占比11.08%;50亿元至100亿元个股47只,占比14.46%;10亿元至50亿元个股206只,占比63.38%;10亿元以下个股36只,占比11.08%。 市值最高者为阿特斯,最新总市值477.26亿元。公司为光伏组件龙头,近日在投资者互动关系中表示,在上市以后,将重点布局先进的N型制造产能,2024年公司主流产品出货将会是N型TOPCon产品。 新的上市公司也持续丰富着A股市场的投资选择。2023年8月上市的华虹公司,是半导体领域全球领先的特色工艺纯晶圆代工企业,还未上市时便受到资本市场的一致期待;中信金属主营金属及矿产品贸易,是中信集团先进材料板块的重要子公司;乖宝宠物是国内宠食领军企业,在上市后持续夯实龙头地位。 ST股霸屏涨跌停排行榜 数据宝统计,除去兔年上市次新股,241股全年收获10次及以上涨停,81股经历10次及以上跌停。涨跌停排行榜被ST股霸屏。其中,*ST榕泰、*ST新海、*ST美谷分别以54次、46次、43次涨停拿下涨停榜三甲;*ST爱迪、*ST博天、*ST美谷则依次跌停62次、52次、51次,位处跌停榜前列。 多只ST股表现极端。*ST爱迪、*ST美谷、*ST新海、*ST榕泰等整10只ST股同时进入涨跌停排行榜前二十。除*ST榕泰涨87.92%、*ST西发涨37.85%、*ST中捷跌1.53%外,其余ST股股价均大幅下跌。 值得一提的是,鸿博股份、捷荣技术、圣龙股份、剑桥科技、通化金马5股以非ST股之身挤入涨停排行榜,涨停次数依次为34次、31次、26次、23次和23次,且累计涨幅均在130%以上。 鸿博股份为中国彩票印刷业龙头。但在跨界AI算力搭上行业巨头英伟达后,公司股价持续飙升,一跃成为AI板块的十倍大牛股。捷荣技术则可以提供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式产品等模具开发及精密结构件产品。2023年8月以来华为概念的火爆,也让捷荣技术有了连续涨停的资本,并最终成为兔年最具爆发力的牛股之一。 兔年牛熊股一览 数据宝统计,除去兔年上市次新股,兔年二十大牛股全年涨逾150%,二十大熊股全年跌逾74.6%。细分来看,牛股中,凯华材料遥遥领先,累积涨幅413.84%;其后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涨逾300%。以申万行业划分,通信板块上市公司最多,共计5家,中际旭创、天孚通信、剑桥科技、联特科技、新易盛均属于此。 2023年以来,生成式AI引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拉动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光通信网络是算力网络的重要基础。中际旭创为光模块龙头,在800G等高速光模块需求显著增长的带动下,公司预计全年实现盈利20亿元至23亿元,同比增长63.4%至87.91%;天孚通信则位于光模块上游,为全球最大的光通信无源器件解决方案厂商之一,同样充分受益全球数通市场的高景气。 以上市板划分,北交所个股上榜率较高,凯华材料、中纺标、华密新材、曙光数创、五新隧装和天纺标均登上二十大牛股榜单。2023年10月23日至11月27日,受益于“深改19条”等政策利好落地、转板预期增强、流动性改善、估值较低等因素,北证50持续上行,累计涨幅55.94%。上述个股多在这一波行情中实现大涨,并在随后的回撤中维持住了股价。 熊股方面,全年跌幅超过80%个股共计5只,为*ST爱迪、*ST左江、*ST红相、*ST博天和海优新材。行业上,电力设备5股上榜,电池、光学设备为细分板块的重灾区。在前十大熊股中,ST股占据9席。分析人士表示,注册制全面实施后,壳资源价值大幅贬值,市场资金向头部优质蓝筹集中,ST等绩差垃圾股被边缘化,“炒新、炒小、炒差”将面临巨大风险。 ...
2024年行业展望:网约车加速步入“过剩”时代,困局何解?

2024年行业展望:网约车加速步入“过剩”时代,困局何解?

小微 小微
60748
2024-02-14
回顾2023年,随着线下消费场景复苏,网约车行业订单量也迅速恢复增长,同时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行业整体的合规化也在逐步提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但行业的问题同样突出,网约车行业正加速步入“过剩”时代,市场参与各方都面临难题。展望2024年,网约车行业将何去何从?哪些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呢? 运力“过剩”突出 多地暂停网约车新增备案 回首过去,多数消费者都见证过野蛮生长的网约车行业,也一度因为行业价格战享受了出行红利,彼时打车甚至比坐公交还便宜。而司机师傅们因为大量的订单和平台补贴小日子过的也还算不错,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只要努努力,开网约车月薪过万并不算难。 但随着行业发展中后期市场红利消失,新用户增长速度减缓,导致用户规模停滞甚至下降,行业增长空间被挤压。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网约车用户规模为4.37亿人,同比上一年少了近1600万人。而2023年我国网约车用户数量略有上升,但对比以往,增速依旧缓慢。 与此同时,随着订单量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网约车司机的队伍,行业内卷加剧。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中国网约车司机注册量达657.2万人,首次突破650万人,2023年全年新增148.2万人。 结果就是,网约车司机的不断增加带来日均营收的下滑,为了保持收入则需要工作更长时间。网约车平台在烧钱过后也开始“降本增效”,部分平台存在的高佣金抽成比例进一步放大司机们的营收困境。 在此背景下,多地出手暂停网约车新增备案。 2023年5月4日,三亚市交通运输局发布通告表示,近年来三亚市网约车平台及网约车数量快速增长,运力趋于饱和。为进一步维护网约车行业市场秩序,保障乘客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经研究,决定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及运输证核发业务。 此后7月21日,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宣布,为进一步维护上海市出租汽车行业市场秩序,维护驾驶员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经研究,决定暂停受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相关业务。 11月29日,重庆市交通局发布网约车投资经营风险提示称,以现有订单量规模,实际上很难支撑中心城区11.1万辆网约车全部参与运营服务,车辆运力已远超实际需求。 除了上述城市,2023年还有珠海、济南、遂宁等城市先后发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风险预警的通告,提醒大众该市网约车数量已经饱和,行业景气情况逼近警戒红线。 现在的网约车行业已经是典型的“僧多粥少”了。 低门槛弊端显现 三大方向有望打破增长瓶颈 本质上来说,网约车行业的商业模式并不优秀,因为行业低门槛决定了市场玩家众多,进一步决定了其提供基础服务很难卖出高价。前期的发展红利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和可观的增长空间,但现在行业成长进入瓶颈期,低门槛的弊端也就难免加速显现。 考虑到当前的环境,司机收入短期之内很难有大的变化,未来一阶段网约车司机都会维持这样的收入,市场偏向于竞争充分的市场。 长期来看,对司机师傅们来说,低门槛决定了高薪肯定不是网约车行业的常态,后续或需要与低利润和解,适当降低营收预期。当然,行业合规性的提升和监管的关注也会为其权益提供应有的保障。 对平台来说,虽然低门槛决定了基础服务很难卖出高价,但差异化竞争和其他创新增值服务的推出仍有望打破增长瓶颈。比如近年来开始兴起的定制网约车就是网约车平台降低成本的重要路径。 享道出行CEO倪立诚表示,网约车平台可以向整车厂提供运营车辆特性的需求,整车厂则可以通过定制车来降低成本并提供支持。因此,整车厂和出行平台之间的紧密合作,是实现产品适配性、降低成本并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 此外,下沉市场有望打开增量空间。事实上,所谓的运力过剩更多是相对的,在二三线城市甚至更下沉的乡镇市场,消费者打不到车反而是常态。因此下沉市场或有一定空间可挖掘,但考虑到小城市居民出行频率相对偏低,叠加还有出租车分流,平台如何平衡布局是个问题。 最后,2024年最值得期待的是智能驾驶对网约车行业底层逻辑和市场格局的重塑。一方面,自动驾驶有望充分降低平台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传统的汽车制造商、互联网企业以及新兴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都有可能涉足网约车市场,形成新的竞争格局。...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