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引入中国机器人促围棋推广

小微 小微
63877
2025月04月15日

阿根廷引入中国机器人促围棋推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围棋协会正在用一种新颖的方式推广这一源自中国的古老棋艺。日前的一次活动中,他们引入了一台来自中国的围棋机器人,为当地民众提供沉浸式的围棋体验,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参与。

阿根廷引入中国机器人促围棋推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记者:张铎、孟鼎博、王钟毅

阿根廷引入中国机器人促围棋推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责任编辑:凌纪伟】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节后开门红!沪指涨1.56%收复2900点 AI概念掀涨停潮

节后开门红!沪指涨1.56%收复2900点 AI概念掀涨停潮

小微 小微
57796
2024-02-19
(原标题:节后开门红!沪指涨1.56%收复2900点 AI概念掀涨停潮)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时报网讯,春节后首个交易日,两市主要股指全线走高,沪指涨超1%收复2900点,深成指、创业板指涨约1%,北证50指数涨超3%,北向资金逆市大幅流出,全日净卖出超60亿元。 截至收盘,沪指涨1.56%报2910.54点,深成指涨0.93%报8902.33点,创业板指涨1.13%报1746.42点,北证50指数涨3.22%;两市合计成交9572亿元,北向资金净卖出63.75亿元。 盘面上看,AI概念掀涨停潮、CPO、算力概念跟涨,教育、传媒、纺织服装板块大幅走高,煤炭、石油、旅游、地产、汽车、半导体等板块上扬,券商板块逆市走弱。 中金指出,A股市场经历前期调整后估值仍处于历史偏底部位置,节前受资本市场改革等预期提振,投资者信心有所修复。结合长假期间主要市场尤其是港股市场表现,以及较好的假期出行及消费数据,我们认为投资者情绪有望继续改善,A股节后有望迎来“开门红”,临近全国两会,市场对政策关注度可能进一步抬升。配置方面,人工智能应用在视频领域的突破相关板块可能有所表现,年初至今较为低迷的科技成长板块,电子、计算机、通信等有望短期占优;可能受益于政策预期及行业景气回升领域也有望有相对表现。...
证监会召开系列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

证监会召开系列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

小微 小微
66428
2024-02-19
(原标题:证监会召开系列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18日至19日,新春上班伊始,证监会召开系列座谈会,就加强资本市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座谈会由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和领导班子成员分别主持。专家学者、中小投资者、上市公司、拟上市企业、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私募机构、外资机构等方面代表参与座谈。 座谈会上,与会代表聚焦当前市场关切的热点问题以及制约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问题深入研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大家认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直接关系亿万投资者的“钱袋子”,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必须严之又严抓监管,汇聚合力强信心。建议严把IPO准入关,加强上市公司全过程监管,坚决出清不合格上市公司,从根本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增加投资回报。坚持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规范各类交易行为,提升制度公平性。发展壮大专业投资力量,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坚定不移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扩大制度型开放,夯实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 与会代表表示,近期证监会严肃查处了一批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案件,起到了很好的警示震慑效果,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各类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形成更多有宣示效应的案例,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证监会负责同志认真听取与会代表发言,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证监会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证监会负责同志表示,当前证监会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深入推进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各项工作。资本市场涉及方方面面,越是在形势复杂严峻的时候,越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凝聚共识。证监会将认真对待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建议包括批评意见,经过论证切实可行的马上就办,一时不具备条件的做好沟通解释,及时回应市场关切,依靠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把资本市场建设好、发展好。 2月18日,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召集证监会党口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共同研究推动加强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更好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中央金融工委部署要求。会议强调,证监会系统要正视自身建设和监管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短板,坚守资本市场监管的政治性人民性,全面从严监管、从严管理,切实改进作风,强化执行力建设,推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真正在思想观念和行动上来个大转变,坚决维护市场稳定,防控市场风险,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证监会有关司局主要负责人参加座谈。...
50亿,超级LP来深圳了

50亿,超级LP来深圳了

小微 小微
70119
2024-02-22
(原标题:50亿,超级LP来深圳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开年LP市场第一个重磅消息。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投资界-解码LP获悉,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专项基金”正式落地深圳。基金全名为社保基金湾区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深圳)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注册资本51亿元人民币,管理机构为深创投。 这是社保基金作为单一LP出资落地的第三支基金。过去一年,社保基金已经在北京落地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君联资本为管理人;在上海则成立长三角科创投资基金,IDG资本担任管理人。 至此,这家超级LP在北上深完成落子。 刚刚,超级LP落子深圳 出资深创投 投资界从企查查获悉,2月21日,社保基金湾区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深圳)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也就是此前屡屡提及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专项基金”正式注册成立。 信息显示,基金主体注册规模51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为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 基金管理人是深创投红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即深创投,其中,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认缴出资50亿元,深创投认缴出资1亿元。 这是大湾区翘首以盼的新基金。回想去年9月份,“2023年深圳市产业投资人大会”在深圳举办,现场宣布了深圳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相关合作事宜。 彼时,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已进入实质性推动阶段,并披露了部分信息该基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独立出资设立,并与深圳市政府合作,重点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刘伟在会议上提到,将充分发挥国家级基金的引领作用,积极对接服务深圳承担的国家重大战略,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更好发挥长期资金优势,不断深化双方更紧密务实合作,大力支持深圳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至今不到半年,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专项基金正式浮出水面。 这也是2023年以来,社保基金以地域为主的第三笔出资。在此之前,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已经落地北京。 该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由社保基金独立出资,君联资本任管理人,按照市场化、专业化方式开展投资。同时也彰显了长期资金特征,存续期限超过10年,将主要投向中关村早期和成长期科创企业,重点支持科创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随后,社保基金长三角科创投资基金也正式落地上海。基金规模51亿元,同样由社保基金独立出资,在股权穿透下,基金管理人为IDG资本。基金设立之后,将进一步支持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至此短短一年里,社保基金已在北京、上海、深圳三个超一线城市完成了出资布局。 2024,活水在哪儿 社保基金历来是LP圈巨无霸,常常被视为风向标。透过这三笔超级出资,不难嗅到一些端倪。 首先是地域属性。社保基金从2004年开始试水股权投资基金,首次出资是海富产业基金旗下的中比基金,后来每一次出资新基金都没有明显的地域要求。但去年投资的三支基金,从北京、上海到深圳,新基金开始强调地域属性,并且将投资范围进一步聚焦在了北京、长三角和大湾区。 对此,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刘伟曾表示,将进一步探索和深化与央企、地方国企以及国家级基金、相关社会机构合作模式,不断创新股权投资的方式,扩大投资的范围,增加投资的规模,更好地发挥长期资金、耐心资本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器”作用。 其次,社保基金支持科创企业的力度越来越大。梳理三支基金投资方向,几个关键词不可避免: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创企业和科创中心建设。相比此前涉及消费、文娱、医疗健康等更广泛的投资领域,去年社保基金出资的子基金均面向科创领域。 正如此前社保基金理事会曾介绍,近年来已经通过投资30余家市场化股权基金,联合社会资本投向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关键性产业。通过股权投资,社保基金已经为6000余家企业提供资本金支持,投资规模近3000亿元,年化投资收益率达12%。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社保基金一直以来都是各地VC/PE翘首以盼的活水,但因其对风控要求极高,对GP的筛选也更为严格,始终没有大规模进入股权投资市场。 但如今,VC/PE对社保基金“可望不可即”有望改变。2023年12月,财政部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内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轰动一时。 当中提到,社保基金境内投资的投资范围将进行调整优化,并适度下调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上限;此外还明确提出,股票类、股权类资产最大投资比例分别为40%和30%。一旦落实,市场有望迎来千亿级活水。 水下的冰山,正在浮现出来。...
政府工作报告赋彩美好生活 深市公司推动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 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政府工作报告赋彩美好生活 深市公司推动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 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小微 小微
56523
2024-03-05
(原标题:政府工作报告赋彩美好生活 深市公司推动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 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重点工作时表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围绕民生话题,聚焦“稳”“民”“保”,多家深市上市公司负责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推动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时,上市公司应将环保和社会责任纳入核心战略之中,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助力人民美好生活 深市公司在行动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消费热点、场景、业态不断涌现。助力人民美好生活,深市上市公司在消费升级浪潮中乘势而上,并借助于资本市场在各自领域深耕细作,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三全食品作为速冻食品行业领先企业,立足于“专注的态度、专业的能力”,深耕速冻食品三十年,公司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企业形象,赢得了消费者的普遍信赖和认可。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是用美味满足多样化需求,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美食选择。”三全食品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渠道创新为突破口,塑造知名品牌、提高产业结构层次,持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始终扎根广袤乡村,坚守科技兴农的初心,海大集团秉承“科技兴农、产业助农”的宗旨,将凝聚了领先的科技和服务优势的海大好模式,转化为带动养殖产业进步的先进生产力,依托贯穿养殖全链条的产业链资源,持续为养殖户提供优质种苗、饲料和动保疫苗产品,以及常态化的全流程技术服务支持,带动更多养户增收致富。 海大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农业产业链建设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发挥自身的产业链优势,在联农带农、助农致富上用心用力,深度参与广东“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事业,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持续为创建和谐美好生活贡献海大力量。 不断创新产品、提升质量 “呵护健康,关爱生命,让生活更美好”,这是国内大健康行业龙头企业稳健医疗的企业愿景。 “稳健医疗33年来,发展的根本在于质量和创新,而正是凭借创新和质量,为消费者的健康提供了保障、呵护。”稳健医疗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的产品线越来越丰富。围绕核心技术“全棉水刺无纺布”,公司开拓了各类应用棉花的新产品。比如,棉花经特殊处理研发而成的手术衣、手术包、洞巾等不仅能大幅提升医疗效率,更为医患提供更舒适的防护。同时,公司的医疗产品还可以满足各类日用场景,能够覆盖“慢病护理”“居家健康”乃至“美妆个护”。 针对空调“冷风直吹”难题,格力研发出国际领先的“分布式送风技术”,真正实现空调“风不吹人”。这背后,正是格力通过自主创新,不断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具体表现。 格力电器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格力坚持自主创新,研发投入不设上限,持续深耕家用消费品和工业装备两大领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努力攻坚克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坚持质量为先,持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夯实质量技术基础,建立智慧质量监管机制,加强质量标准建设。 新希望主营业务是饲料、养殖、食品,近年来,每年向社会供应生猪上千万头,供应生鲜肉品及深加工肉制品、预制菜等超过200万吨,多次被政府列为保供单位,在保障百姓“肉盘子”的保供工作中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 据介绍,新希望针对现代工薪家庭的餐饮需求,开发出了小酥肉等酥炸系列、牛肉片、肥肠等便捷、美味的火锅食材系列产品,2023年小酥肉销量超过13亿元,牛肉片、肥肠超过亿元,带动了一批肉食加工企业进入优质食材赛道,为服务人民多元化的美好生活需求起到了行业示范作用。 践行社会责任 推动高质量发展 谈及进一步服务好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多家深市企业负责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公司将以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渠道创新和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营养的美味,为每个家庭带来美好餐桌时光。”三全食品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美好生活的消费需求为高品质产品增长带来机遇,也为品牌企业、头部企业带来进一步壮大的契机。三全食品将继续紧抓创新、安全、质量等“关键词”,聚焦构建产业链优势、聚焦突出创新驱动、聚焦激发整体活力,不断推动产品结构的升级与转型,不断满足用户的多维度需求,向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食品和优质用户体验。 稳健医疗相关负责人表示,稳健医疗深知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保义务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推动医疗健康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的同时,公司也将环保和社会责任纳入核心战略之中。 华...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怎么干?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怎么干?

小微 小微
59338
2024-03-06
来源:第一财经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一过程中,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供给能力和潜在增长率的关键助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科技创新如何带动产业发展、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如何强化等也是热议的话题。 新质生产力要靠原始创新 当前,我国很多产业链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卡脖子”技术问题,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在于前端的科技创新力量。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年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3278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64%,其中基础研究经费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R&D经费支出比重为6.6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资助5.25万个项目。 虽然研发经费和基础研究经费占比逐年增加,但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仍面临产业结构单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多措并举,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黄勇平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就是让科技创新贯穿每一个发展环节。 黄勇平今年就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出建议,他在调研中发现,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很多企业无法直接拿来用,也不愿投钱进行转化。黄勇平认为,针对这个问题,政府的投入还是太少,建议出台全国层面的转移转化政策,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加入,同时培育更多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人才,更好推进实验室成果的社会化利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邓中翰表示,新质生产力要在原创性、颠覆性的底层技术创新上寻找答案。例如,人工智能芯片的架构和技术创新能够大幅提升计算效率,支撑人工智能为各行各业带来颠覆性创新,助力培育新的模式、业态和动能,这些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现。希望有关部门构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发展标准化生态,对于人工智能芯片等关键技术创新领域的人才、企业加以精准扶持,为硬科技公司的技术攻关提供更多支持。 在3月4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娄勤俭介绍,近年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带来了交叉融合创新、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中国主张,开放合作才是探索科技前沿、推动科技发展的正确选择,科技竞技场应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只会阻碍全球科技进步,损害全球产业发展,拉大全球发展鸿沟。 “只要我们坚持自立自强,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任何一项已知的技术,要卡是卡不住的,最多就是时间问题。”娄勤俭说,关键是我们要加强科技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和保护,我们提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而是致力于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共同推进基础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更好增进人类福祉。 娄勤俭介绍,下一步将研究推进科技创新方面的立法,特别是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有关伦理、道德、安全等重要问题,不断完善科技法律体系。 加强企业主导地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出明确部署,企业从“技术创新主体”转变为“科技创新主体”,这一转变也对企业参与科技活动有了更高要求。 目前,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经费逐年增长,但是在基础研究方面还待加强。 根据此前发布的《中国研发经费报告(2022)》,从领域上看,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费主要用于内部支出,外部支出经费少。行业间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差距悬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业支出规模最大。 在基础研究方面,企业执行基础研究经费不足是中国基础研究面临的突出问题。2020年,中国基础研究经费中企业执行占比仅为6.52%,同期美国基础研究企业执行比例达32.14%,日本这一数据是47.07%。 “很多企业还没意识到基础研究投入的重要性。”《中国研发经费报告(2022)》撰写者、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孙玉涛告诉第一财经,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一种必经的发展过程,“企业在还未到领先水平的时候,他们可以去学已有的领先技术,但是一旦进入了‘无人区’,就必须自己去做一些前沿的东西,因为没有前人可以学习。” 今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就计划提交一份《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提案》。 该提案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为...
中创股份科创板上市,股价涨超113%!主营业务毛利率超80%

中创股份科创板上市,股价涨超113%!主营业务毛利率超80%

小微 小微
61089
2024-03-13
(原标题:中创股份科创板上市,股价涨超113%!主营业务毛利率超80%)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月13日,山东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创股份”)在科创板上市,保荐人为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创股份(688695)发行价格22.43元/股,发行市盈率为49.01倍,与49.04倍的行业市盈率接近。截止到发稿时间,其股价涨超113%,最新市值超40亿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格隆汇了解到,中创股份是国内领先的基础软件中间件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主要向党政、军工、金融、能源、交通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领域提供中间件软件销售、中间件定制化开发和中间件运维服务。 具体来看,中创股份的主营业务收入均来自于中间件产品及中间件相关服务,均依托于高性能应用服务器系列技术等六类中间件核心技术。报告期内,公司中间件软件销售的营收占比在70%以上,占比较大。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照业务类别列示,图片来源:招股书 业绩方面,2020年至2022年,中创股份实现营业收入约0.82亿元、1.2亿元、1.37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4276.95万元、4842.03万元、4384.44万元。 经容诚会计师审阅,中创股份2023年度营业收入约1.8亿元,同比增长30.94%;对应的净利润为6666.34万元,同比增长52.05%。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图片来源:招股书 中创股份面临着税收优惠政策变动风险。报告期各期,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总额为 1132.41万元、1350.30万元、1478.31万元及430.47万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24.52%、25.71%、31.31%及1936.44%。未来如果国家对软件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2020年至2023年1-6月,中创股份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94.62%、88.52%、83.72%及94.76%,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平均值,主要系相较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中创股份的中间件软件销售占比较高,中间件产品系标准化软件,具有批量可复制的特性,成本较低。 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对比,图片来源:招股书 报告期各期末,中创股份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3249.19万元、5930.21万元、1.23亿元、1.21亿元,整体呈上升趋势,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3.88%、17.48%、33.43%及33.68%。公司客户或其下游客户主要为政府机构、军工单位、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付款流程相对较长,使得公司期末应收账款金额较大,如果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不当,可能存在坏账风险。 本次IPO所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应用基础设施及中间件研发项目、研发技术中心升级项目、营销网络及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募资使用情况,图片来源:招股书...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