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卖行业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典型业态,历经十年高速发展已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从"团购配送"到"万物皆可外卖",行业边界持续拓展,用户消费习惯发生根本性转变。
一、外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市场规模跃升与结构优化
中国外卖市场在2020年突破6600亿元规模后,保持年均21.5%的复合增长率。2023年市场规模达15254亿元,其中餐饮外卖占比78.6%,即时零售(含商超、药品、鲜花等)占比21.4%。值得关注的是,即时零售细分市场增速显著,2020-2023年啤酒、洋酒、白酒品类分别实现83%、628%、554%的爆发式增长,折射出消费场景从餐饮向全品类延伸的趋势。
(二)用户行为深度变迁
用户结构呈现"年轻化"与"银发化"并存特征:Z世代(18-25岁)占比达38%,成为新式茶饮、轻食简餐等品类消费主力;50岁以上用户订单量年增30%,驱动健康餐、药膳等适老化产品创新。消费时段从午餐高峰向全时段延伸,下午茶(14-17点)和夜宵(21-24点)订单占比提升至35%,夜间经济效应显著。
(三)竞争格局动态演变
双寡头市场格局出现裂变:美团外卖凭借74.5%的市场份额(2023年)保持领先,但饿了么在阿里生态赋能下市场份额回升至23.8%。新入局者中,京东外卖通过"0佣金"策略和骑手社保福利,日单量突破500万单;抖音心动外卖依托流量优势,在下午茶、网红餐饮等场景形成差异化竞争。
(一)量价齐升的驱动逻辑
2023年外卖用户渗透率达37.2%,较2020年提升12.9个百分点,下沉市场成为新增量极。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从2020年的42%升至2023年的51%,县域市场订单量年增45%。从2020年的38.7元提升至2023年的46.2元,品质化消费趋势明显。高端餐饮品牌入驻率提升带动客单价,2023年米其林餐厅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2.3倍。非餐品类占比从2020年的12%升至2023年的21.4%,其中医药健康品类年增112%,生鲜果蔬品类年增87%。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二)产业链价值重构
平台企业从配送服务商向产业互联网转型:
美团推出"繁盛计划",通过1.5万个服务区覆盖和BETTER经营模型,助力商户数字化转型。饿了么构建"饿了么+支付宝+高德"生态矩阵,实现本地生活服务全链路贯通。京东依托达达秒送体系,打造"9分钟极速达"履约能力,冲击即时零售市场。
据模型测算,2027年中国外卖市场规模将达19567亿元,2023-2027年复合增长率约6.7%。驱动因素包括:银发经济催生助餐服务需求,预计2027年老年外卖用户将突破1.2亿。无人机配送试点范围扩大,配送成本有望降低30%。环保包装使用率提升,预计2027年绿色订单占比超40%。
2023-2027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CAGR预计达28%,成为第二增长曲线。B端餐饮企业外卖渗透率提升,C端预制菜外卖订单年增75%。头部平台试点"全球美食配送",2023年跨境订单量突破800万单。骑手社保缴纳使平台人力成本上升12-15%,需通过智能调度系统优化效率。反垄断审查、算法透明度要求提升,平台需建立合规管理体系。非标品类运营能力成为破局关键,差异化供应链建设迫在眉睫。
总结
中国外卖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市场规模突破1.5万亿后,增长动能逐步转向用户价值深挖、产业链延伸和技术创新。未来五年,行业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即时零售重构消费场景,二是数字化工具赋能中小商户,三是ESG理念贯穿全链条。在京东、抖音等新势力搅动下,市场竞争将更趋多元,而能否构建"配送效率+用户体验+商户生态"的铁三角,将成为平台制胜的关键。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