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专利交叉许可推动破解“内卷式”竞争

只有在创新上下足功夫,建立技术“护城河”的同时用好知识产权工具,才能更好地统筹合作与竞争,在国内外技术市场上构筑起自身的竞争优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前不久,笔者到江苏采访,发现当地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的运用形式日益多样化。比如,一些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加强专利交叉许可,形成“专利池”,打造专利共享库,积极培育标准必要专利,构建相互促进的专利网络体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专利交叉许可,是一种可以助力创新主体相互合作、实现互惠共赢的合作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创新主体在产品研发或产品生产过程中,相互有条件地容许对方使用自己的专利技术,从而一定程度上保障双方的利益。这种方式既降低了专利的使用成本、推动了技术交流和应用,还可以高效定分止争,为相关行业消除技术壁垒、解决专利纠纷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今,专利交叉许可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今年1月,OPPO公司就与松下公司就蜂窝通信标准必要专利,签署了一项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协议内容涵盖知识产权的多领域合作计划,并将终结双方在全球范围内所有司法管辖区的未决诉讼。近年来,华为、小米、隆基绿能等企业,也积极推动专利交叉许可工作。
知识产权是技术合作的重要引擎。随着科学技术应用的深化,研发越来越难以完全规避他人或前人的技术成果,因此造成了同行业乃至不同行业间的技术交叉现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征愈发明显。在一些技术密集型行业,这种现象尤为常见。我们常用的智能手机就涉及成千上万项专利技术,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完全“绕开”他人技术,独立制造出一部智能手机。这种情况下,以和解代替纠纷、签订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就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从国内看,推进专利交叉许可有助于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并将解决行业竞争失序、“内卷”问题,与产业提质升级相结合,为企业构建更加健康的行业竞争生态,更好地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从全球看,专利交叉许可已成为全球知识产权合作及游戏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企业越来越娴熟地与国际同行规则接轨,专利交叉许可对象很多都是三星、诺基亚这样的国外厂商,这不仅是国内企业尊重知识产权价值的体现,也说明专利交叉许可在国际技术交流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
专利交叉许可的普及,与我国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在全球创新生态中位势提升密不可分。以前,在一些PCT国际专利申请榜单上,还鲜见中国创新主体的身影。如今,很多企业和高校院所跻身前列,成为高价值专利的拥有者、主流行业标准的贡献者。无数事例证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只有在创新上下足功夫,建立技术“护城河”的同时用好知识产权工具,才能更好地统筹合作与竞争,在国内外技术市场上构筑起自身的竞争优势。
当前,我国正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专利交叉许可越来越凸显其应用价值。在加快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期待更多创新主体更加尊重市场规则、进行良性竞争,以专利交叉许可等形式开展技术交流合作、破解“内卷”困境,构建健康有序、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把更多“纸面专利”转化为“产业红利”。(谷业凯)
【责任编辑:冉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