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罐头行业发展趋势预测:供给提质、需求多元、产业链整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是指将食品原料经过处理、装罐、密封、杀菌或无菌包装等工序,制成可在常温下长期保存的罐装食品的产业。这些食品包括但不限于肉类、蔬菜、海鲜、水果及豆制品等,因其便于储存、携带和食用,而广受消费者欢迎。肉类罐头、蔬菜罐头、海鲜罐头等主流产品类型市场份额稳定,其中肉类罐头凭借其高市场占有率和广泛的消费群体,成为市场的主力军。
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和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需要不断推出差异化、高品质的罐头产品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例如,开发低盐、低糖、无添加剂等健康型罐头产品以及功能性罐头、儿童罐头等细分市场产品,将成为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政府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以规范罐头行业的发展并推动其可持续发展。这些政策法规将涵盖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行业准入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并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一、供需分析
1. 供给端
产能与产量:2020-2024年中国罐头行业供给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总供给量预计达到约1500万吨。随着技术升级和自动化生产普及,2025-2031年供给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3.5%-4%,2031年有望突破1800万吨。
企业数量与竞争:截至2024年,行业企业数量约2000家,头部企业(如上海梅林、古龙食品)占据35%以上市场份额,中小企业面临整合压力。
2. 需求端
市场规模: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为2800亿元,受益于消费升级和出口增长,2025年有望突破3000亿元,2031年或达4000亿元,年增速约5%-6%。
消费结构:
内需:城市消费者偏好便捷食品,水果罐头(如黄桃、橘子)和即食肉类罐头(如午餐肉)需求增长显著,下沉市场潜力大。
出口:中国罐头出口占全球贸易量的30%以上,主要销往欧美、日韩,2024年出口额超50亿美元,未来东南亚市场或成新增长点。
3. 价格与成本
原材料成本:马口铁(占成本30%-40%)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直接影响行业利润。2024年马口铁均价同比上涨8%,推动罐头产品价格上浮3%-5%。
产品价格趋势:2025年预计价格稳中有升,但头部企业通过规模化采购和技术降本可缓解压力。
二、产业链结构
1. 上游
原材料供应: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显示,农产品(果蔬、肉类、水产)依赖规模化种植/养殖基地,区域性集中(如福建、山东的水果和蔬菜产区)。
包材(马口铁、玻璃瓶)供应商集中度高,龙头企业如宝钢股份占据国内60%以上市场份额。
技术驱动:杀菌技术(如超高温瞬时灭菌)和包装创新(如环保可降解材料)成为降本增效关键。
2. 中游
生产模式:
头部企业采用“基地+工厂”一体化模式,如福建紫山集团自建果蔬基地,原料自给率达70%以上。
中小企业依赖代工和贴牌生产,利润空间受挤压。
区域布局:华东(福建、浙江)、华南(广东)为生产核心区,合计贡献全国60%产量。
3. 下游
渠道分布:
传统渠道(商超、批发)占比约55%,电商渠道增速最快(2024年占比25%,同比增长18%),直播电商推动即食类罐头销售。
餐饮业定制化需求上升,如火锅连锁品牌采购午餐肉罐头作为标准配料。
消费者行为:
Z世代偏好“健康化”产品(低盐、无添加),推动功能型罐头(如高纤维椰果、低脂鱼类)研发。
品牌忠诚度分化,一线城市消费者更倾向选择梅林、古龙等老字号,下沉市场对价格敏感度较高。
三、发展趋势预测
1. 行业集中度提升
政策趋严(如环保标准、食品安全)加速中小企业退出,2025年CR10(前10大企业市占率)或从2024年的40%提升至50%以上。
2. 细分市场爆发
预制菜罐头:依托“懒人经济”,即烹即食类产品(如佛跳墙、红烧牛肉)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年增速超20%。
功能性罐头:针对健身、母婴人群的蛋白类、辅食类产品成为创新方向。
3. 国际化与产业链延伸
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海外品牌(如梅林收购新西兰银蕨农场)布局全球供应链,同时拓展下游餐饮服务,形成“生产+品牌+渠道”全链条。
4. 技术赋能
工业4.0应用:AI质检、区块链溯源系统提升品控透明度,2025年智能化工厂覆盖率或达30%。
5. 风险与挑战
原材料价格波动、国际贸易壁垒(如欧盟碳关税)和消费者健康疑虑(如防腐剂争议)仍是主要风险。
结论:2025年中国罐头行业将呈现“供给提质、需求多元、产业链整合”的特征,企业需聚焦技术创新、品牌升级和全球化布局以把握增长机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