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趋势分析_人保服务,人保财险政银保

小微 小微
69265
2025月04月18日
人保服务,人保财险政银保 _

2025年山东省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2025年山东省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趋势分析_人保服务,人保财险政银保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广东用户提问: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
  •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 浙江用户提问: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
  • 湖北用户提问:汽车工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户提问: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山东省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将在政策赋能、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下,实现快速增长。未来需聚焦智能化、绿色化、模块化技术趋势,突破高端装备自主化瓶颈,提升国产替代率。

一、市场规模:千亿级产业持续增长

产业规模:2024年山东省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规模突破280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3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2%以上。

细分市场:

海洋油气装备:占比35%,达980亿元,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交付量占全国的78%;

船舶制造:占比30%,达850亿元,豪华客滚船建造能力全国领先;

海洋风电装备:增速达45%,海上风电安装船等特种船舶订单同比增长120%,成为最大增长点。

区域布局:青岛(船舶设计与总装)、烟台(海工平台制造)、威海(配套设备生产)形成特色产业集群,青岛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年产值突破800亿元,居全国前列。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显示分析

二、技术创新:深海智能与绿色制造

技术突破:

深海平台设计能力:达3000米,智能船舶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8%;

国产化配套率:提高至65%,模块化建造应用比例达55%;

数字化造船:普及率40%,绿色化生产能耗降低25%。

应用场景:

海上风电:2023年底国内装机总容量达37.3GW,预计2025年超60GW,“漂浮式风电+渔业养殖”模式创新应用;

渔业养殖:建成30多座深远海养殖设施,创新“海上风电+渔业养殖”模式,推动海洋牧场综合体发展。

三、政策支持:国家战略与地方专项协同

政策红利:2024年山东省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专项资金达85亿元,较2020年增长150%;

国家战略:对接“海洋强国”“双碳”目标,推动高端装备自主化,破解绿色低碳转型核心命题;

区域协同:青岛、烟台、威海三大基地协同发展,产值占全省70%以上,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四、竞争格局:梯队分化与本土突破

企业梯队:

领军企业:中国船舶、中集集团、振华重工等占据高端市场,具备设计建造大型FPSO、深水钻井平台能力;

中小企业:集中在中低端配套设备制造,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以价格竞争为主。

竞争焦点:技术创新能力(如深海装备设计)、成本控制、品牌效应。

五、未来趋势:智能化与绿色化双驱动

技术趋势:向智能化、绿色化、模块化方向发展,AI辅助决策、自动驾驶技术提升装备性能;

市场需求:海上风电、深远海养殖等领域需求持续增长,2025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预计超60GW;

挑战应对:需突破高端装备自主化瓶颈,应对国际竞争与技术壁垒,加强供应链韧性。

六、战略机遇:国产替代与全球拓展

国产替代:提升深海装备、智能船舶等高端领域国产化率,突破“卡脖子”技术;

国际合作:参与全球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分工,提升国际竞争力;

绿色转型:采用环保材料与工艺,推动绿色化生产,降低能耗,适应低碳发展要求。

2025年山东省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将在政策赋能、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下,实现快速增长。未来需聚焦智能化、绿色化、模块化技术趋势,突破高端装备自主化瓶颈,提升国产替代率。同时,加强供应链韧性,应对国际竞争与技术壁垒,拓展国际合作与高端服务市场,打造全球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核心增长引擎。

如需获取完整版报告及定制化战略规划方案,请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400-086-5388咨询专项研究服务)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pay@chinairn.com
标签:
89
相关阅读

让决策更稳健 让投资更安全

掌握市场情报,就掌握主动权,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价值:

3000+ 细分行业研究报告 500+ 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 1000000+ 行业数据洞察市场 365+ 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

  • 中研普华

  • 研究院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证券之星IPO周报:节后首周仅1只新股申购(名单)

证券之星IPO周报:节后首周仅1只新股申购(名单)

小微 小微
64379
2024-02-18
一、节前一周IPO回顾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节前申报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春节前一周(2月4日-9日),A股无新股申报上市,但有7家公司更新了上市申请审核动态,包括创业板的晟威机电、华茂伟业、优巨新材3家,北交所的梦天门、九州风神、东岳机械、华兴股份4家。 其中,华茂伟业绿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茂伟业”)拟发行2129.13万股,拟募集资金10亿元,分别用于10万吨/年特种化学品建设项目(9亿元)、绿色化学研究院建设项目(1亿元)。 2月5日,华茂伟业回复了深交所的第三轮审核问询函,对于监管关注的毛利率波动问题,公司称,最近三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指剔除运输费用后,本段下同)分别为39.79%、41.33%、50.18%。 2021年,主营业务毛利率上升1.55个百分点,系发泡型催化剂的毛利率上升5.10个百分点,虽然其收入占比进一步下降5.81%,但总体提升了主营业务毛利率。2022年,主营业务毛利率上升8.85个百分点,一方面因主要产品毛利率进一步提升,如发泡型催化剂的毛利率上升13.13个百分点,NMMO的毛利率上升7.0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产品结构优化,毛利率较低的凝胶型催化剂削减产量,毛利率相对较高的如NMMO等产品收入占比提升。 2023年1-6月,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5.64%,较2022年度下降14.5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主要原材料二甘醇价格较2022年度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产品结构变化导致综合毛利率下降。 2.节前上市 回顾节前一周的新股市场,当周上市的3只新股表现明显分化,称得上是“冰火两重天”,这意味着新股市场维持了近四个月的“不败定律”将再次遭到挑战,盲目打新面临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大。 2月8日登陆创业板的“百元新股”诺瓦星云实现大涨,成为名副其实的“大肉签”,是近两年半投资者打新收益最高的新股。该股发行价126.89元/股,盘中最高涨幅达229.96%至418.68元;最终报收于384.00元,涨幅202.62%。若按盘中最高价计算,投资者中一签最高浮盈14.5895万元;若按收盘价计算,投资者单签浮盈12.8555万元。 从主营业务看,诺瓦星云聚焦于视频和显示控制核心算法研究及应用,为用户提供专业化软硬件综合解决方案。IPO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包括LED显示控制系统、视频处理系统和基于云的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三大类。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诺瓦星云获得天风证券买入评级,目标价为581元。 另一方面,同日登陆科创板的上海合晶则遭遇“破发”,成为自2023年10月23日以来,第一只上市首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的新股。上海合晶发行价22.66元/股,盘中一度跌超12%失守20元关口;截至当日收盘,该股报21.23元,跌幅6.31%。 此外,2月7日登陆科创板的成都华微表现中规中矩,首日收盘涨幅为25.49%,2月8日继续上涨,最新收盘价相较发行价涨幅达30.34%。 二、下周IPO预览 1.下周新股申购一览 下周,新股市场继续维持“低温”,暂定仅1只新股申购。(此外,由于北交所新股申购信息为提前一个交易日披露,因此,下周可申购的新股数量或会略有变化。) 从主营业务看,龙旗科技主要从事智能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综合服务,形成了涵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AIoT产品的智能产品布局,属于智能产品ODM行业。公司业务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头部消费电子品牌商和全球领先科技企业提供专业的智能产品综合服务,主要客户包括小米、三星电子、联想、荣耀、OPPO、vivo、中邮通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 资料显示,龙旗科技下周三(2月21日)申购,公司拟登录沪市主板,股票代码为603341,申购代码为732341。此次IPO,公司计划发行6000万股,募集资金18亿元,分别用于惠州智能硬件制造项目(8亿元)、南昌智能硬件制造中心改扩建项目(4亿元)、上海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2亿元)、补充营运资金(4亿元)。 2.下周上会新股一览 下周,A股暂定无新股上会。...
多只业绩预增股下周解禁

多只业绩预增股下周解禁

小微 小微
52807
2024-02-23
(原标题:多只业绩预增股下周解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Wind数据显示,下周A股市场将有42.83亿股限售股上市流通,以周五收盘价计算,市值约为512.75亿元,较本周环比量增价减。个股来看,奥特维、飞乐音响、锋尚文化、森麒麟、王力安防、联德股份等解禁市值较大。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奥特维本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为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数量为9833.66万股,共涉及股东数量为4户,占公司总股本的43.73%,将于3月1日起上市流通。以周五82.48元/股收盘价计算,该限售股解禁市值高达81.1亿元,是下周解禁市值最大的一家公司。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23日,奥特维发布业绩快报。经初步核算,公司2023年营业总收入为63.04亿元,同比增长78.11%;净利润为12.55亿元,同比增长76.15%。该公司日前还中标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件项目划焊一体机、BC印胶设备项目,中标金额约为2.7亿元。奥特维称,因中标项目对2024年业绩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将对公司2025年经营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与奥特维一样,下周解禁股中,锋尚文化、森麒麟、王力安防等公司2023年业绩均“报喜”。锋尚文化预计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49.50%至919.40%。森麒麟预计2023年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62.33%至77.31%。王力安防将扭亏,预计2023年净利润为4500万元到6700万元。而飞乐音响却预计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降86%至91%。上述公司下周限售股解禁市值均在28亿元至34亿元之间。 联德股份在解禁前,即公布了实际控制人增持计划,又发布了回购方案。实际控制人孙袁、朱晴华拟于2024年2月7日起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且不超过5000万元。此外,联德股份拟用自有资金回购公司股份,总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且不超过6000万元,回购价格不超过23元/股。Wind数据显示,该公司将有1.58亿股限售股在3月1日限售到期。记者 陈慧 ...
2024年2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2024年2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小微 小微
63313
2024-03-01
(原标题:2024年2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4%,与上月持平,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49.1%,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6.4%,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活动有所放缓。 新订单指数为49.0%,与上月持平,仍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较上月有所下降。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4%,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继续减少。 从业人员指数为47.5%,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略有下降。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8.8%,比上月下降2.0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较上月延长。 表1 中国制造业PMI及构成指数(经季节调整) 单位:%   PMI   生产 新订单 原材料库存 从业人员 供应商配送时间 2023年2月 52.6 56.7 54.1 49.8 50.2 52.0 2023年3月 51.9 54.6 53.6 48.3 49.7 50.8 2023年4月 49.2 50.2 48.8 47.9 48.8 50.3 2023年5月 48.8 49.6 48.3 47.6 48.4 50.5 2023年6月 49.0 50.3 48.6 47.4 48.2 50.4 2023年7月 49.3 50.2 49.5 48.2 48.1 50.5 2023年8月 49.7 51.9 50.2 48.4 48.0 51.6 2023年9月 50.2 52.7 50.5 48.5 48.1 50.8 2023年10月 49.5 50.9 49.5 48.2 48.0 50.2 2023年11月 49.4 50.7 49.4 48.0 48.1 50.3 2023年12月 49.0 50.2 48.7 47.7 47.9 50.3 2024年1月 49.2 51.3 49.0 47.6 47.6 50.8 2024年2月 49.1 49.8 49.0 47.4 47.5 48.8 点击下载:相关数据表 表2 中国制造业PMI其他相关指标情况(经季节调整) 单位:%   新出口订单 进口 采购量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 出厂价格 产成品库存 在手订单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 2023年2月 52.4 51.3 53.5 54.4 51.2 50.6 49.3 57.5 2023年3月 50.4 50.9 53.5 50.9 48.6 49.5 48.9 55.5 2023年4月 ...
全国政协委员杨成长:建立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标和评价体系,健全常态化退市制度和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杨成长:建立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标和评价体系,健全常态化退市制度和机制

小微 小微
70791
2024-03-04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杨成长:建立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标和评价体系,健全常态化退市制度和机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来自券商的代表委员积极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在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将就建立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标和评价体系、健全常态化退市制度和机制及提升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标准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 建立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标和评价体系 杨成长表示,当前我国金融业发展评价面临突出的评价标准不一的问题,导致金融业发展面临量与质之间的混乱。评价标准的不一致一方面导致金融业难以形成发展合力,金融市场往往以交易活跃度为主,金融机构更侧重盈利能力和成长性,金融监管则以市场平稳运行为目标,市场主体评价标准的不同容易导致相互冲突、相互埋怨,难以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导致金融政策两难问题突出,从服务实体经济看,需要资本市场进一步放宽上市门槛,提升包容性,但从市场运行看,又需要平衡市场供需,严控上市公司质量。 杨成长建议,一要从新高度出发,加快构建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标和评价体系,引导各类主体统一思想,形成发展合力。金融机构要在坚持功能性第一位的基础上,更好平衡功能性与盈利性之间的关系。金融市场要在健全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更好平衡市场规模与市场服务质效间的关系。 二要理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四大关系。金融高质量发展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突出金融业的功能性定位;要以金融市场的高效运行为基础,不断健全金融市场基础功能;要以金融机构专业化经营作为实现手段,不断提升金融机构的资产定价、产品创设及风险管理等专业能力;要以金融监管制度体系作为重要保障,以制度体系的完善来构建长期风险化解机制。 三要抓住金融市场这个关键点,着力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发展信用债市场、股权市场、信托及保险市场,健全多元金融市场体系,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更好的市场生态,加快改善金融市场“短多长少”的资金期限结构。 四是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要着力于推动金融机构转变发展理念,要落实在提升金融业服务质效上。金融机构要改变过去单一规模导向型或盈利导向型的发展模式,更多从实体企业的需求出发进行业务创新,推进融资金融向风险金融转变,为各类主体提供主动风险缓释方案。金融机构要主动将公司战略融入国家战略大局中,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挖掘新机遇,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质效。 健全常态化退市制度和机制 近年来,注册制在提升市场包容性、放宽入口的同时,也加速推进了退市制度改革,常态化退市制度和机制也不断推出和完善。但目前社会上对于退市企业还存在比较多负面观点,导致主动退市企业压力较大,强制退市公司数量远远高于主动退市公司数量。 为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功能,更好发挥市场供需平衡自我调节机制,杨成长建议: 一是引导地方政府、企业主体及社会公众社会全面理解企业退市行为。退市是企业常见的资本运作行为,要消除退市恐惧心理,不宜将退市作为企业的污点行为。 二是畅通升板和降板双向转板机制,提升场外市场承接降板或退市企业的能力。做强做活新三板市场,通过鼓励私募股权基金参与和推动S基金发展等举措做活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提升场外市场的承接能力,防止由于流动性匮乏导致企业估值大幅下行。减少对企业转板行为的行政干预,简化申报和审核流程,提高转板审核效率,推进企业降板机制的市场化。 三是优化并购重组和上市公司收购等制度安排,推动并购主动退市。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过程中采用更加灵活的定价基准日标准,逐步推进全面协商定价,进一步丰富并购重组支付方式。适当放松要约收购中对要约价格的限制,给予要约收购双方更大的自主权。探索降低协议收购、要约收购等方式的制度成本,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实现主动退市。 四是按照上市标准与退市标准相呼应的原则,对于不同板块设置差异化退市指标,完善量化退市标准。建议在现有强制退市指标中,进一步提高交易类退市指标的比重,在已有的股票面值、成交量、股东人数基础上增加总市值、换手率等能反映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价值判断的高频、不易被操控的指标。 五是推广示范判决机制,加大退市信息披露,全面加强退市过程的投资者保护。 提升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标准 杨成长表示,根据调查研究,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以下四个突出问题:一是选址偏远,大量房源长期空置。二是建筑标准较低,维护难度和安全隐患大。三是居住环境及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四是保障房成片建设加剧了不同层级间人员交流的“隔阂”。 为切实提升保障性住房供给质量,更好发挥保障房在住房供给及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杨成长建议: 一...
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8.7%

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8.7%

小微 小微
80877
2024-03-07
(原标题: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8.7%)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海关统计,2024年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下同)进出口总值6.6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8.7%。其中,出口3.75万亿元,增长10.3%;进口2.86万亿元,增长6.7%;贸易顺差8908.7亿元,扩大23.6%。按美元计价,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9308.6亿美元,增长5.5%。其中,出口5280.1亿美元,增长7.1%;进口4028.5亿美元,增长3.5%;贸易顺差1251.6亿美元,扩大20.5%。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主要特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前2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4.34万亿元,增长10%,占我外贸总值的65.7%,比去年同期提升0.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48万亿元,增长14.5%;进口1.86万亿元,增长4.6%。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1.12万亿元,下降3.5%,占16.9%。其中,出口7018.1亿元,下降8.4%;进口4183.2亿元,增长5.8%。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8869.4亿元,增长16.9%。其中,出口3464.2亿元,增长18.4%;进口5405.2亿元,增长15.9%。 对东盟、美国、韩国进出口增长。前2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9932.4亿元,增长8.1%,占我外贸总值的15%。其中,对东盟出口5879亿元,增长9.2%;自东盟进口4053.4亿元,增长6.6%;对东盟贸易顺差1825.6亿元,扩大15.7%。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8323.9亿元,下降1.3%,占12.6%。其中,对欧盟出口5558.8亿元,增长1.6%;自欧盟进口2765.1亿元,下降6.8%;对欧盟贸易顺差2793.7亿元,扩大11.5%。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我与美国贸易总值为7077亿元,增长3.7%,占10.7%。其中,对美国出口5219.9亿元,增长8.1%;自美国进口1857.1亿元,下降7%;对美贸易顺差3362.8亿元,扩大18.8%。韩国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我与韩国贸易总值为3369.2亿元,增长2.9%,占5.1%。其中,对韩国出口1504.5亿元,下降6.8%;自韩国进口1864.7亿元,增长12.3%;对韩贸易逆差360.2亿元,扩大703.2%。同期,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3.13万亿元,增长9%。其中,出口1.75万亿元,增长13.5%;进口1.38万亿元,增长3.9%。 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增长。前2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3.61万亿元,增长17.7%,占我外贸总值的54.6%,比去年同期提升4.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45万亿元,增长19.2%,占出口总值的65.3%;进口1.16万亿元,增长14.6%,占进口总值的40.7%。国有企业进出口1.06万亿元,增长1.7%,占我外贸总值的16.1%。其中,出口2828.6亿元,下降1.6%;进口7817.6亿元,增长3%。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92万亿元,下降1.7%,占我外贸总值的29%。其中,出口1.01万亿元,下降3.8%;进口9032.7亿元,增长0.8%。 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近6成,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增长。前2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2.22万亿元,增长11.8%,占出口总值的59.1%。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1954.5亿元,增长7.3%;集成电路1607.1亿元,增长28.6%;汽车1118.9亿元,增长15.8%。同期,出口劳密产品6661.9亿元,增长22.2%,占17.8%。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1662亿元,增长16.3%;纺织品1543.3亿元,增长18.9%;塑料制品1182.8亿元,增长26.5%。出口农产品1053.7亿元,增长5.9%。 铁矿砂、原油、煤和天然气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前2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2.09亿吨,增加8.1%,进口均价(下同)每吨931.7元,上涨17.1%;原油8830.8万吨,增加5.1%,每吨4127.8元,上涨1.1%;煤7451.5万吨,增加22.9%,每吨756.2元,下跌20.9%;天然气2210万吨,增加23.6%,每吨3638.4元,下跌21.1%;大豆1303.7万吨,减少8.8%,每吨4054.8元,下跌12.6%;成品油757.6万吨,增加35.6%,每吨4171.6元,上涨1.1%。此外,进口初级形状的塑料463.6万吨,减少3.7%,每吨1.03万元,下跌2.6%;未锻轧铜及铜材90.2万吨,增加2.6%,每吨6.14万元,上涨0.8...
打新必看 | 3月13日一只新股申购

打新必看 | 3月13日一只新股申购

小微 小微
51210
2024-03-12
1.戈碧迦(北交所)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申购代码:889438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股票代码:835438 发行价格:10.00 发行市盈率:11.04 行业市盈率:14.46 发行规模:2.00亿元 主营业务:从事光学玻璃及特种功能玻璃研发、制造和销售 点评:行业竞争方面,由于光学玻璃行业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报期长、技术壁垒高等特点,行业进入门槛较高,行业集中度高,国内主要企业有成都光明、新华光、戈碧迦,上述三家企业合计占有市场较大份额。在高端光学玻璃以及特种功能玻璃领域,目前 SCHOTT(德国肖特)、HOYA(日本豪雅)、OHARA(日本小原)、CORNING(美国康宁)等国际知名品牌厂商市场占有率较高。 公司业绩方面,2020至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23亿元、3.85亿元、4.2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79.47万元、5030.82万元、4598.03万元,整体保持增长趋势。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8亿元,同比增长88.26%;实现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127.37%;扣非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211.83%。此外,公司2023年研发费用达到3892.89万元,与上年同比增加94.66%。募资情况方面,据招股书,公司原计划募资额2亿元,此次实际募资额与原计划基本相等。募得资金拟分别用于特种高清成像光学玻璃材料扩产项目(1.25亿元)、光电材料研发中心建设项目(5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项目(2500万元)。 回顾2023年的新股情况,全年上市新股313只,首日破发52只,首日破发比率约17%。其中,北交所全年上市新股77只,首日破发17只,首日破发比率约22%。2024年以来,上市22只新股中,1只首日破发。 从估值看,公司发行市盈率略低于行业平均值,且近年来业绩整体保持增长趋势,破发风险不大,综合判断戈碧迦首日破发概率约10%。不过,近期新股上市表现出现分化,单纯的炒作热度有所降温,盲目参与打新仍有不小的风险。...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