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研高纳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种钴基高温合金无缝管材的加工工艺”

小微 小微
69176
2025月04月05日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钢研高纳(300034)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钴基高温合金无缝管材的加工工艺”,专利申请号为CN202210563815.5,授权日为2025年4月4日。

钢研高纳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种钴基高温合金无缝管材的加工工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钴基高温合金无缝管材的加工工艺,属于金属管材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钴基高温合金无法实现批量工业化生产的问题。该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提供锻制棒材,在中心沿其轴线进行机械打孔,得到打孔后管坯;对打孔后管坯进行冷加工和中间退火,加工至目标尺寸,得到待处理管坯;对待处理管坯进行成品退火,得到无缝管材。该加工工艺可用于钴基高温合金无缝管材的加工。

今年以来钢研高纳新获得专利授权5个,较去年同期减少了54.55%。结合公司2024年中报财务数据,2024上半年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了9008.22万元,同比增49.18%。

数据来源:天眼查APP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以史为鉴:春节之后“开门红”概率几何?

以史为鉴:春节之后“开门红”概率几何?

小微 小微
59665
2024-02-15
每逢假期,A股市场都会热议“假期效应”,即重要节假日前后,市场存在一定规律性行情,一般情况下节后交易活跃度会有所恢复,行情在节后会出现好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为最重要的春节假期,“春节效应”也备受关注。所谓春节效应,指的是针对春节的一种月份效应,A股市场在春节前后上涨的概率会高一些。在行为金融学中认为,“春节效应”来自于临近节日的愉悦快感和高涨情绪。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1历年春节前后市场上涨概率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今年春节前走势来看,节前一周(2月5日-8日)共计四个交易日,沪指涨4.97%,深成指涨9.49%,创业板指涨11.38%。 事实上,从春节前A股表现来看,近十年来,主要指数在春节前多数上涨。以节前5个交易日涨跌情况看,其中,沪指上涨概率为70%,平均涨幅0.42%;深成指上涨概率为70%,平均涨幅1.48%;创业板指上涨概率为80%,平均涨幅2.39%;沪深300指数上涨概率为70%,平均涨幅0.81%;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上涨概率80%,平均涨幅1.63%。 相比春节前股市的表现,节后更符合“红包行情”。 从春节后A股表现来看,近十年,除去个别年份的极端行情,市场于春节后的上涨概率往往较大,存在一定的“春节效应”。而在市场风格方面,从历史数据看,以中证1000指数为代表的小盘股上涨概率、涨幅往往高于以上证50为代表的大市值权重股,小票显著占优。 此外,拉长时间看,中信证券表示,历史数据显示,春节后A股上涨概率较大。2000年以来,春节后20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上涨的年份占七成以上,平均涨幅约2.5%。 02春节后A股表现有何特征? 事实上,从日历效应来看,春节之后真正意义上的“上涨”,大多发生在每年的春节到两会之间,这一阶段的指数上涨概率最高——过去14年内,沪指、创业板指、沪深300指数上涨概率超过60%,中证500、中证1000、万得全A的上涨概率则超过90%。可以看出,同样也是中小盘占优。 为何春节至两会期间市场上涨概率更高?从风险偏好角度看,一方面,春节来临叠加年初开始布局,投资者心态更为积极;另一方面,春节之后两会召开在即,政策密集出台的预期及落地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 此外,结合过去市场表现,中金公司统计出了A股春节后具备的三个效应: 1)反转效应:国内股票与债券市场周期性明显。以股票为例,若前一年市场收跌,来年初市场往往对政策与市场期望更高,春节后涨幅更为明显。2023年沪指累计下跌3.7%,深证成指累跌13.5%,创业板指累跌19.4%,均为连续第二年下跌,反转效应提示股票仍有上涨空间。 2)估值效应:较低估值水平支撑节后股市春季行情继续兑现。目前,A股估值整体仍在低位,全部A股PE(TTM)约为16倍,处于2005年以来从低到高20%左右分位。估值具备向上修复的空间。 3)增长效应:春节后经济增长斜率越高,对应股市上涨空间越大,其中中小盘股票对经济修复预期变动弹性更大。...
午评:超4500只个股下跌!A股指数冲高回落

午评:超4500只个股下跌!A股指数冲高回落

小微 小微
55182
2024-02-28
28日A股指数冲高回落,三大指数集体翻绿。截止午间休市,沪指跌0.67%、深成指跌0.55%、创业板指跌0.30%。盘面上,微盘股、工业母机、消费电子、半导体芯片、汽车产业链等前期热点板块跌幅居前。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4500只个股下跌。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8888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3611亿。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对于微盘股的调整,有业内人士认为,上一轮微盘股的行情主要是由资金推动的,本身就不可持续,接下来资金可能还会继续流出。对于量化机构来说,还远远未到回归平静日子的时候,接下来可能还会面临一定的赎回压力。 对于A股后市,海通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历史上,大盘走出底部需要3个月到6个月,本轮行情性质是底部第一波反弹,当前上涨速率较快但时空仍不及历史。同时,支撑行情向上的积极因素仍在积累中,春节数据提振信心,政策环境偏暖、资金面边际改善。 中信证券则表示,人工智能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基础大模型能力及其应用持续快速迭代,尽管行业现行阶段产业化和C端产品的爆发仍有一定距离,但预计2024年内相关技术进步将层出不穷。近期英伟达推出Gear进一步指向具身智能,预计随着AI产业的逐步成熟,未来投资机会将逐渐由硬件及工具向软件产品扩散,行业发展呈现纯软件应用向软硬结合、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连通的趋势。未来人工智能领域,无论是当前领先的OpenAI,还是持续跟进的谷歌Gemini、脸书Llama以及中国AI产业公司均有望持续跟进。...
2024年2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2024年2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小微 小微
63307
2024-03-01
(原标题:2024年2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4%,与上月持平,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49.1%,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6.4%,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活动有所放缓。 新订单指数为49.0%,与上月持平,仍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较上月有所下降。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4%,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继续减少。 从业人员指数为47.5%,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略有下降。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8.8%,比上月下降2.0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较上月延长。 表1 中国制造业PMI及构成指数(经季节调整) 单位:%   PMI   生产 新订单 原材料库存 从业人员 供应商配送时间 2023年2月 52.6 56.7 54.1 49.8 50.2 52.0 2023年3月 51.9 54.6 53.6 48.3 49.7 50.8 2023年4月 49.2 50.2 48.8 47.9 48.8 50.3 2023年5月 48.8 49.6 48.3 47.6 48.4 50.5 2023年6月 49.0 50.3 48.6 47.4 48.2 50.4 2023年7月 49.3 50.2 49.5 48.2 48.1 50.5 2023年8月 49.7 51.9 50.2 48.4 48.0 51.6 2023年9月 50.2 52.7 50.5 48.5 48.1 50.8 2023年10月 49.5 50.9 49.5 48.2 48.0 50.2 2023年11月 49.4 50.7 49.4 48.0 48.1 50.3 2023年12月 49.0 50.2 48.7 47.7 47.9 50.3 2024年1月 49.2 51.3 49.0 47.6 47.6 50.8 2024年2月 49.1 49.8 49.0 47.4 47.5 48.8 点击下载:相关数据表 表2 中国制造业PMI其他相关指标情况(经季节调整) 单位:%   新出口订单 进口 采购量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 出厂价格 产成品库存 在手订单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 2023年2月 52.4 51.3 53.5 54.4 51.2 50.6 49.3 57.5 2023年3月 50.4 50.9 53.5 50.9 48.6 49.5 48.9 55.5 2023年4月 ...
代表委员话税收:“民营经济第一城”如何成为企业成长的“黑土地”?

代表委员话税收:“民营经济第一城”如何成为企业成长的“黑土地”?

小微 小微
65960
2024-03-05
(原标题:代表委员话税收:“民营经济第一城”如何成为企业成长的“黑土地”?)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深圳经济的一张亮丽“名片”。2023年,深圳的存续商事主体达422.6万户,同比上升7.3%,商事主体数量和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民营经济第一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深圳一流的营商环境正是民营企业能够快速茁壮成长的“黑土地”。对此,身为民营企业家的代表委员们有着更深的体会。记者近期采访发现,真金白银的税收优惠、迭代升级的税收服务是这些代表委员真切感受到的发展“春风”。 “税惠红利是企业创新升级的减压阀” 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和《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来自第二产业的民营企业仍是“500强”主力且占比持续提升,其中制造业入围企业数量占比超过六成。 “虽然近几十年来我国凭借劳动力优势,在参与国际制造业分工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工商联兼职副主席、深圳市中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心竹对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背景下的民营经济非常关注。她指出,作为创新创业生力军的民营企业在面对市场激烈竞争时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其成长亟待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精心呵护。 2023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税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实施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成果转化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助力制造业民营企业快速升级,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深圳市海斯比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斯比”)是一家从事高速高性能船艇及豪华游艇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的深圳本土企业。2023年,海斯比决定以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加快转型升级,将目标市场定位在更加广阔的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和社会能源结构转型服务上,研究增加“移动浮岛+”业务线。 “税收优惠政策是我们走稳走好创新研发之路的减压阀。”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海斯比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副经理黎明华介绍,“在税务部门的精心辅导下,海斯比2023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约1400万元,有效加速了企业资金周转,缓解资金压力,让企业能将更多的流动资金投入到科技研发、人才引进、提升核心竞争力上。” “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体量较小,资金、人才等方面相对孱弱。希望税务部门可以深化拓展‘税银互动’服务,帮助民营企业获得更加灵活的融资支持,解决更多企业流动资金紧缺的问题。”黎明华表示。 “税收精细服务是企业获得感的重要源泉” “毋庸置疑,税收政策的鲜明导向和实打实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充分释放税收政策的激励效应,激发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朗华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春华表示,“但如何让企业准确地掌握国家政策,推动企业直达快享税费红利,让民营企业家心无旁骛、踏踏实实办好企业,税务部门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8月,国家税务总局对外发布了《关于接续推出和优化“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重点聚焦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广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盼,促进新出台的一系列延续、优化、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更好落实落细。在深圳,税务部门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依托税收大数据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靶向定位民营企业涉税需求,推出“一户一档+税务管家+日常答疑”的专属服务,对企业诉求做到即问速办,解决企业实际经营困难,做好精细服务“加法”,为民营企业成长营造舒心“软环境”。同时,不断创新“智慧税务”服务模式,推出远程办、全城通办、业务无纸化、一次不用跑等便民服务,做好办税缴费“减法”,助力民营企业答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答卷”。 “税收精细服务是企业获得感的重要源泉。近年来,税务部门推出了‘远程办’‘政策找人’等服务举措,减少企业办税成本,促进税费政策直达快享,帮助我们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张春华说道,在税务部门的精准助力下,未来企业将持续深化全球供应链服务能力,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制造业及战略新兴产业提效赋能、推动供应链行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民生民意聚冷暖,一枝一叶总关情。提到对税务部门的期望,张春华表示,希望税务部门为民营企业健康稳健发展提供更便利的办事流程、更智能便捷的税费服务、更优惠的扶持政策、更高效的税企沟通机制,增强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和稳定的预期,以更优税务服务助力民...
解读 | 全国政协委员齐向东:争当科技创新主力军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解读 | 全国政协委员齐向东:争当科技创新主力军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小微 小微
60259
2024-03-06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雪)听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对记者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展现了过去一年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新气象、新作为,擘画了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是一份高举旗帜、求真务实、凝心聚力、振奋人心的高质量报告。我完全赞同报告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各种安排部署。” “报告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政府工作任务首位,为民营科创企业打了强心针。”齐向东表示,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等,为网络安全行业带来发展新机。 网络安全是数字经济的“基底产业”,也是一切科技链、创新链、产业链的底板。齐向东强调,一方面要防范人工智能带来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威胁;另一方面要主动探索发展“AI+安全”,从关注IT转变成关注业务,从关注设备转变成关注“人”,从关注建设转变为关注运营,提升网络安全产业综合竞争力,从而为数字经济保驾护航,这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面对中央新决策、新要求、新部署,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特征、新趋势,我将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精神,带领企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速实现‘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技术的‘质’的突破,坚持研发投入牵引、数字场景牵引、攻关任务牵引、国际竞争牵引,争做世界一流的网络安全企业。我相信,以政府工作报告为指引,政府与市场主体协同发力,我国新质生产力必将加速发展,经济发展质量必将进一步提升!”齐向东说。...
林毅夫、徐高、罗志恒、卢锋最新发声!

林毅夫、徐高、罗志恒、卢锋最新发声!

小微 小微
59291
2024-03-14
(原标题:林毅夫、徐高、罗志恒、卢锋最新发声!)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月13日,北大国发院举办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第68期,北大博雅讲席教授林毅夫、中银证券总裁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徐高、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北大国发院经济学教授卢锋在会上,剖析“中国经济的压力与动力”。 林毅夫:需准确认知当前经济状况 林毅夫在会上表示,今年要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必须要准确认识到当前经济增长挑战的来源,同时针对性地采取必要逆周期政策。 林毅夫指出,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崩溃论”不时盛行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周期性波动。但是,由于中国的改革采取的是渐进双轨式改革,难免存在不彻底之处,这导致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悲观论调,往往将经济下行归因于体制性、结构性问题。 对于这类归因,林毅夫明确指出,这是因果倒置。诸如当前存在的“国进民退”等声音,林毅夫认为,这些均是经济下行期的结果,而非经济下行的原因。 林毅夫表示,当前外部环境经济增长乏力,而中国早已跃升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世界贸易增长下滑,势必会造成中国货物贸易出口的压力,由此造成在货物出口领域具有比较优势的民营企业的投资意愿降低。 “2024年外部环境仍旧不好”,林毅夫指出,要切实恢复民营经济信心,需要针对外部经济下滑,对中国经济增长不利的情况,采取必要逆周期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等,来支持投资。 “如果能这样做,我相信今年政府提出来的5%左右的增长应该能实现。”林毅夫称,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都处于下滑、疲软周期的情况下,还能够实现5%甚至更高的增长速度,那么将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1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 徐高:打压投资就是“自废武功” 徐高认为,当前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的两重压力更为严峻,针对需求收缩的压力,徐高建议,中长期来看,要推动收入分配改革,增加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占经济的比重。在收入分配改革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前,要通过投资(尤其是基建和地产投资)来创造需求,稳定增长。 同时,徐高强调,不能因为要调整经济结构,就一味地不刺激投资、去杠杆。“收入分配改革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之前,打压投资就是自废武功。”徐高称。 罗志恒:基建投资和设备更新改造有望成为今年经济增长点 罗志恒认为,要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速,基建投资和设备更新改造今年可能会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原因在于,一方面,今年可用的资金明显增加,包括财政赤字增加的1800亿元,专项债增加的1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的1万亿元,加上去年已经发行但尚未使用的特别国债,财政资金相较去年更加充足。另一方面,一揽子化债路径也逐渐清晰,财政与金融相结合,短期度过流动性危机,地方债务的预期和稳定性由此会有明显增加,因此,基建投资可能会成为今年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设备更新换代,则取决于政策实施力度,包括财政和金融的支持力度。 卢锋:多措并举消化新一轮产能过剩 卢锋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肯定经济发展成就同时,还指出了现实困难,其中就包括“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卢锋认为,当前,包括石化基础原料、部分非高端芯片、汽车、动力电池都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新一轮产能过剩,呈现出部门分布重要性提升、具有较高可贸易程度与全球性等特点。 例如,这几个出现产能过剩的领域,技术和资金密集度较高,有的还属于新兴先进行业,市场规模体量大,某些行业属于发达国家的原有支柱产业,产能过剩的影响更大。诸如汽车、芯片等,产品内分工程度较高,是全球供应链代表性部门,产能过剩对国际经贸关系潜在影响也会更大。 卢锋表示,新一轮产能过剩不仅是国内经济问题,其全球性因素通过贸易不平衡与外部经贸环境演变关联互动,因而需把二者结合起来分析理解。一方面,要全面认识供给能力与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和意义:既体现我国经济强大优势,昭示未来持续追赶巨大潜能;又意味着需求实现受外部制约,因而需要国际合作。另一方面,开放环境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供强需弱与顺差占比偏高,与供给短板同样具有脆弱性。把供给优势看成“清场式领先”或“降维打击”能力存在偏颇。 因此,他建议,首先,要通过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政策,在巩固提升我国供给优势同时着力提振内需,修复“供强需弱”不平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吸收过剩产能。 其次,深化改革优化完善中长期收入分配政策,改变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居民所得比例偏低格局,通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在根本上提振消费需求。 第三,针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通过内部深层改革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并与上述经济措施产生稳定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合力,调节实际汇率走低及其不利影响。 最后,通过调整内外政策稳定大国关系,同时在多边经贸、金融、发展机构及G20合作平台发挥...
热门标签